看了這些塑像,一位家長頗有感觸,他說,“以前孩子在視線內就是安全的,現在不一樣了,盡管我也是孩子父母,但很多網絡上潛在的風險,我們是不了解的。社會空間被網絡給擴大了。”
寓意為“遏制網絡欺凌”的兒童,她雙手抱頭坐在地上,周圍一些來自同學、網絡的辱罵的語言包裹著她,一副被欺凌的痛苦狀態(tài)。
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展示的“網絡繭兒”。未來網記者 楊佩穎攝。
摘要: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中,一組能發(fā)光、會說話的名叫“網絡繭兒”的塑像兒童引起關注,他們被光纖以類似蠶絲的形狀團團圍住,與外界分割開來,形象的展現了少年兒童深處網絡空間的面對多種網絡風險的“情境”。
看了這些塑像,一位家長頗有感觸,他說,“以前孩子在視線內就是安全的,現在不一樣了,盡管我也是孩子父母,但很多網絡上潛在的風險,我們是不了解的。社會空間被網絡給擴大了。”
寓意為“遏制網絡欺凌”的兒童,她雙手抱頭坐在地上,周圍一些來自同學、網絡的辱罵的語言包裹著她,一副被欺凌的痛苦狀態(tài)。
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展示的“網絡繭兒”。未來網記者 楊佩穎攝。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