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仔細想想,生活中確實有很多時間竊賊會盜取我們寶貴的時間,各式各樣的,隨便舉幾個例子,大家肯定多少都有些共鳴。
比如不愛整理的壞習慣。
專家對美國200家大公司職員做了一份調查,調查顯示公司職員每年都要把6周左右的時間花在尋找亂放的東西上,也就是說,他們每年因為亂放東西的習慣要損失10%的時間。
看似隨手一放是節(jié)省時間,實際上我們卻要為此付出更多。
所以條理性很重要,試著讓自己身邊的物件都按規(guī)則擺放,積累到一定程度,你會發(fā)現(xiàn),這反而是一個在關鍵時刻能提高效率的好方法。
再比如消極負面情緒。
抱怨等消極的負面情緒在讓人感到挫敗的同時,也會讓人停滯不前。
老是想著過去錯失的機會,亦或是空想未來,這都是極浪費時間的心態(tài)。
因為打翻的牛奶已經打翻,再傷心難過都于事無補;還未到來的也猜測不來,哪有那么多的未雨綢繆。
一天兩天有點小情緒還好,時間拖得越長,人就會越來越萎靡,為此浪費掉的時間才是真金白銀。
還有做事拖拉的習慣
相信很多年輕人都有這樣的習慣,一邊喊著要怎樣怎樣,一邊卻又高舉著“拖延癥”的旗號,擔心這擔心那的,找各種借口來推遲行動的步伐。
本來可以一兩天就完成的工作,硬是拖成了半個月。
俗話說三天養(yǎng)成一個小習慣,七天養(yǎng)成一個大習慣,一旦養(yǎng)成拖拉的習慣,時間就會顯得特別不經用了。
而且一項工作若是不一氣呵成,時斷時續(xù)的,那每次重新開始都會耗費好大的精力。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