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鮮明指出,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只有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進一步密切黨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黨的事業(yè)才會擁有永不枯竭的養(yǎng)分和生生不息的動力。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一項項新部署、一步步新改革、一份份百姓心中的獲得感,為五年來的民生答卷增添了新的厚度與溫度,記錄了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的時代足跡。
形勢在發(fā)展、事業(yè)在開拓、人民在期待。特別要看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每一個“更”字都是一份強烈期盼,同時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是共產黨人必須回答好的時代命題。
寫好“更”字,必須牢牢握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如椽大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實踐取得的根本成就,也是創(chuàng)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牢牢把握我國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強調的這“兩個牢牢把握”,是我們書寫好時代答卷的重要前提。當代中國的最大國情、最大實際就是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只有牢牢把握這個最大國情、牢牢立足這個最大實際,才能一步步實現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確保如期建成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全面小康社會。
寫好“更”字,改革的每一個筆劃都要更加出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也是不斷破解民生難題的過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不論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還是“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無處不蘊含著大寫的“人民”兩字。“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民生改善無止境,將改革進行到底,讓改革的每一個筆劃都更加出彩,人民群眾才能得到更多獲得感。
寫好“更”字,13億多中國人民都是執(zhí)筆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這五年,黨和國家事業(yè)之所以能夠發(fā)生歷史性變革,就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今天,在黨領導人民向著中國夢進軍的大時代中,人人都有奮斗的舞臺,人人都是劇中的主角,人人都有出彩的機會。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提出的“八個更加”,就是今后“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發(fā)力指向。只要13億多中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就一定能創(chuàng)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明天,會更好!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17/1013/969143.shtml(轉載請保留)
(作者單位:浙江省永康市委組織部)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p>
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友之家QQ交流群209961124,網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