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突破:破解頑瘴痼疾收獲公平正義
全國法院已經(jīng)全面實施立案登記制改革,目前法院當場登記立案率超過95%。改“立案審查”為“立案登記”,增添了人民對公平正義的信心。這是法院立案制度有史以來力度最大的變革,更是新一輪司法體制改革破障前行的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對司法體制改革作出的重要指示,鮮明勾勒出法治領域的歷史性突破和卓越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戰(zhàn)線堅持正確改革方向,敢于啃硬骨頭、涉險灘、闖難關,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但沒有做成的改革,司法公信力不斷提升,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都沒有做成,足見改革之難、沉疴之重。只有下最大的決心,牽住“牛鼻子”,敢于動真碰硬,才能用改革守護好公平正義。
司法責任制改革全面推開,12萬多名法官、9萬多名檢察官遴選入額,優(yōu)質司法資源充實辦案一線。2016年,在立案數(shù)大幅增長的背景下,全國法院一審服判息訴率達89.2%,審判質量明顯提高。
“這是歷史性的成就和突破,改的是體制機制,破的是利益藩籬,觸動的是靈魂深處。”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衛(wèi)東說,“司法體制改革刀刃向內,拆廟減官,打破了多年的司法行政化,實現(xiàn)了‘誰辦案誰負責’。”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人權司法保障的變化與進步,如一股股涓涓細流,匯聚成彰顯公平正義的大潮。
延續(xù)半個世紀的勞教制度被廢止,終于退出歷史舞臺;糾正聶樹斌案、呼格吉勒圖案、陳滿案等一批重大冤錯案,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破冰前行;改革律師制度,規(guī)范公安機關執(zhí)法,堅決守住防范冤錯案的底線……改革攻堅克難,奮力破除阻礙公平正義的藩籬。
改革直面人民群眾關注的“痛點”“難點”、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堵點”“盲點”,從人民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讓公平正義之光普照。
互聯(lián)網(wǎng)不是“法外之地”,通過立法、執(zhí)法、司法多種手段,重拳打擊電信網(wǎng)絡詐騙,營造清朗網(wǎng)絡空間;檢察機關公益訴訟,維護環(huán)境等公共利益有了“國家隊”;居住證暫行條例施行,讓兩億非戶籍人口在居住地“扎根”,告別“暫住證”;全面推進居民身份證異地辦理,群眾免受奔波之苦……“法治獲得感”滴灌到百姓心頭。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