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兒爺是中秋節(jié)期間,給孩子們玩耍娛樂的一種泥塑玩具。其形狀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頭上豎兩只長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沒什么區(qū)別。環(huán)形大眼,三角眉,面色粉白,染著粉紅色的臉蛋,表情不失童稚又透著一股英氣、機靈勁兒,非??蓯?。典型的或者說正統(tǒng)的兔兒爺是一身武將打扮:身披金盔金甲、大紅戰(zhàn)袍,大的背插一把傘蓋,小的背插兩面護背旗,手上拿著刀,或左手托臼,右手持杵,或懷中抱杵,或手中什么也不拿。
除了戲劇武將造型的兔兒爺,還有生活型、穿日常服裝的,做成挑擔的、磨刀的、閑坐的等等市井百態(tài),也還是兔面人形。還有一種是兔兒奶奶,模仿婦女的時裝、神態(tài),梳著當時流行的發(fā)髻,跟兔兒爺配對成雙。還有一種呱嗒嘴的兔兒爺,上唇是活動的,中間系著線,一拽嘴就動,嘴內是空的。有的是兩臂上有提線,線一牽,手臂上下移動,像是搗藥的樣子。
現(xiàn)在尋常市面上已見不到兔兒爺?shù)嫩櫽?,只是作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館之類的地方展覽,或者在工藝品商店里出售。年輕人對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來就津津樂道。啟功先生曾回憶道:“我小時候就喜歡兔兒爺。我小的時候,舅姥姥送給我好大一個兔兒爺,比床高,有一米高,我一直很喜歡。后來逛東安市場,里面整條街的兩旁,八月中秋節(jié)前后,每個店鋪都擺滿了大大小小的兔兒爺,好講究啊。”
每到農歷八月初,兔兒爺就開始上市,熱鬧一些的街巷都有賣的,特別是東安市場、前門、東四、西單等繁華區(qū)、廟會上,賣兔兒爺?shù)母?。有的兔兒爺攤子,把大小不一的兔兒爺擺在樓梯式的貨架上,大的擺上層,小的往下擺,稱做“兔兒爺山”,詩里說得好:“瞥眼忽驚佳節(jié)近,滿街爭擺兔兒山。”兔兒爺?shù)匿N售,就在八月十五前的半月左右,過了中秋節(jié),也就下市了。所以,說到底它還是個節(jié)令物品。
雖說兔兒爺是孩子過中秋節(jié)的玩意兒,它還是跟普通的泥人玩具不同。兔兒爺還有神像的性質,北京人有供奉兔兒爺?shù)牧晳T。北京人供的兔兒爺有兩種,一種是泥像的,一種是紙上畫的,后者又叫“兔兒爺碼兒”,完全是神像。泥塑的兔兒爺從供桌上拿下來,就是小孩的玩具。不過還不是像對別的泥娃娃那么隨便玩,是擺在桌上的,不致輕易摔碎。玩兔兒爺就是這樣一種既哄小孩高興又把它當神敬的習俗,這就是“寓尊天敬神于娛樂之中”。當然也不是每家都搞供奉兔兒爺?shù)膬x式,有些人買回來擺著就是為了讓小孩高興,給家里增添喜慶氛圍的,不過節(jié)的時候也還是要小心地擺著,不能隨便摔碎,總是存了些恭敬之心。(作者系中國民俗學會副秘書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