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偉大”是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生長點和聚焦點
主持人:眾所周知,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已經形成了系統(tǒng)的治國理政思想,那么,如何理解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與“四個偉大”的關系?
胡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謀篇布局、砥礪奮進、繼往開來,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致力于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致力于開創(chuàng)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致力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致力于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重大成就,我國發(fā)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
“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偉大夢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大格局、大戰(zhàn)略、大邏輯,構成了當前和今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總綱。正如十八屆四中全會以后習近平總書記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這“三個全面”同全面從嚴治黨聯為一體,形成指導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一樣,“7·26”重要講話把此前多次強調的“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這“三個偉大”同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聯為一體,形成“四個偉大”的戰(zhàn)略總格局,囊括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全部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具有涵蓋全局、指導全局、引領全局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對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的重要提升和重大發(fā)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韓慶祥: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所推進的理論創(chuàng)新,是建立在“四個偉大”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之上的,是從“四個偉大”的實踐中生長出來的,是在對“四個偉大”所蘊含的時代課題、根本問題的回答中形成的。“四個偉大”蘊含著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形成的時代邏輯、實踐邏輯、現實邏輯。“四個偉大”是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生長點和聚焦點。比如,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發(fā)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使中國強起來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總體方略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作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良好國際環(huán)境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精神支撐的“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以“建立世界上最強大的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為基本內容的“堅定政黨自信”等,都植根于“四個偉大”實踐之中。這些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都是從“四個偉大”的時代和實踐基礎上形成發(fā)展起來的,多是為解決“發(fā)展起來以后的問題”而提出的。就此而言,“四個偉大”是黨中央理論創(chuàng)新之源。因此,我們要圍繞“四個偉大”實踐拓展理論新視野,要基于“四個偉大”實踐對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作出新概括。
應從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高度來把握“四個偉大”的重要價值
主持人:“四個偉大”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對于當前及今后的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為了更好發(fā)揮其指導作用,該如何全面把握其重要價值和意義?
胡偉:“四個偉大”具有內在的邏輯關聯,我們要從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思想脈絡中來進一步把握其重要價值。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包括若干個“四”——“四個全面”、“四個自信”、“四個意識”、“四個重大”等。厘清“四個偉大”與其他若干個“四”的關系,對于全面把握“四個偉大”以及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很有必要。
以“四個全面”與“四個偉大”為例,“四個全面”為“四個偉大”提供了行動重點,兩者高度契合、相互支撐。而只有把“四個偉大”和“四個全面”不斷推向前進,才能進一步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只有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確保黨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才能為“四個偉大”奠定堅實的政治基礎。
總之,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必須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積極應對“四個重大”,自覺堅定“四個自信”,努力實現“四個偉大”,在治國理政的理論和實踐中把我們正在進行的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