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造就一大批人……這些人是胸懷坦白的,忠誠的,積極的,與正直的。這些人不謀私利,唯一的為著民族與社會的解放。”
以史為鑒,正品行、修美德,歷來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所倡導。傳世經(jīng)典《大學》開篇就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是說大學的宗旨首要的是弘揚美好道德;《書經(jīng)》也講“克明峻德”,強調人要能彰明本身的大德。幾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歸根結底一句話:立國先立人,立人先立德。
從歷代王朝興衰規(guī)律看,道德淪喪,國之將亡;美德彰顯,國泰民安。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評價使用人才的標準時,把德放在第一位,認為德才兼?zhèn)涞娜耸鞘ト?,德勝于才是君子,才勝于德是小人,德才皆無是愚蠢的人??v觀那些名垂青史的人,大多都是具備美德善行的人。毛澤東同志曾說:“要造就一大批人……這些人是胸懷坦白的,忠誠的,積極的,與正直的。這些人不謀私利,唯一的為著民族與社會的解放。”從根本上說,這些人就是品德高尚的人。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儒家傳統(tǒng)文化提倡忠孝節(jié)義,把忠誠放在第一位?!墩撜Z》中“為人謀而不忠乎”,講的就是做人要忠誠。自古以來,那些國難當頭挺身而出、位卑未敢忘憂國的人,那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那些上下求索、為真理赴湯蹈火的人,那些堅貞不渝、窮不移志的人,都是為世人所推崇和敬佩的人。在平常日子里,為黨、為國、為事業(yè),日復一日做繁雜瑣碎的工作,做吃虧而無聞的小事,從不計較,沒有怨言,這同樣是一種忠誠。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公民,就要對國家民族忠誠,重大節(jié)、守大德;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就要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講黨性、講原則,踏踏實實、老老實實地為黨工作、為人民服務。
業(yè)精于勤,行成于思。古人講天道酬勤,因為勤勞就會有所收獲,付出才會有所回報。偷懶耍滑、工作拈輕怕重、生怕自己干得多、遇見難事就推諉的人,歷來為人所不齒。因此,要把勤奮學習作為提高思想境界和能力素質的重要前提,作為砥礪德行的重要手段,把刻苦工作當作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盡職盡責干好工作,努力創(chuàng)造一流業(yè)績,實現(xiàn)追求、立德正形。
砥礪德行,貴在真誠。只有誠心做事才能做成事,只有對人真誠才能贏得信任。真誠的人坦蕩待人,敢于直面自己的缺點不足。真誠的人不文過飾非,能夠實事求是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做到真誠,就要結合自己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實際,敢于自我檢查,勇于自我解剖,不斷清除思想上的灰塵,樹立高尚情操,從點滴做起,純潔生活圈、交往圈、娛樂圈,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始終維護好黨員干部的形象。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