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波的微信昵稱叫作“樵夫”,作為人民的“砍柴人”,他始終把黨的事業(yè)裝在心上,把人民群眾裝在心上,身體力行把黨的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和群眾中,以實際行動詮釋出不忘初心的“樵夫”精神、腳踏實地的“老黃牛”精神和以身作則的“領頭雁”精神,無愧于“全國優(yōu)秀縣委書記”的稱號。新形勢下廣大黨員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學習,不忘初心、盡心盡責、扎實工作,真心實意為人民造福。
他是不忘初心的“樵夫”。講政治,對黨一腔赤誠。有25年黨齡的廖俊波同志無論在哪個崗位,都堅守黨員本色,對黨絕對忠誠,對事業(yè)一片赤誠,始終堅定“四種意識”,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自覺地在顧全大局的前提下立足崗位踏實干事。講修養(yǎng),為人一身正氣。廖俊波任縣委書記工作多年,始終堅持敞開門來辦公,他經手項目無數從未有過謀私利的傳言。在公與私、親與清的問題上,他堅守原則,一寸不讓,嚴守底線,絲毫也不動搖。廖俊波同志充滿陽光,充滿感召力,他把溫暖帶給身邊每一個人,起好模范作用帶動身邊每一個人。講奉獻,做事一心為民。廖俊波同志外出考察,喜歡與群眾聊天,在交流中查實情、想辦法、解難題;群眾找他幫忙每一次都不厭其煩,幫忙到底。一位名叫張承富的老人家門口貼的對聯“當官能為民著想,凝聚民心國家強”,書寫的就是群眾對廖俊波同志的信任和感激。廖俊波同志經常強調,身為共產黨員就要多一份責任、多一份辛勞、多一份擔當,就要時刻謹記為民服務才是我們的根本宗旨,做到接地氣,身上有“泥土香”,真正把服務群眾工作做到位。
他是腳踏實地的“老黃牛”。所謂“老黃牛”精神,就是“撲下身子真抓實干,俯首甘為孺子牛”。苦干實干。什么事兒都難,但只要有一股子拼勁、干勁、韌勁,什么事兒也都不難。多年來,廖俊波同志的雙休日、節(jié)假日幾乎都在工作崗位上度過,正是這種履職盡責、甘于奉獻的精神,使曾經全省經濟發(fā)展倒數第一的貧困縣成為全省發(fā)展“十佳”。任勞任怨。就是遇到委屈、遇到埋怨、遇到誤解、遇到責難時,不要過于計較,不要過于較真,要相信組織,依靠組織。廖俊波同志主政一方,獲得的不可能都是掌聲和美譽,難免會招致誤解、非議甚至攻擊,但他問心無愧,堅持出于公心,處事公正,心無旁騖地干事業(yè),更加一往無前地抓改革。善做善成。面對政和縣的落后狀況,克難前行,精心打造政和省級經濟開發(fā)區(qū),政和的群眾都說“園區(qū)是廖俊波書記一腳一腳踩出來的”。 2012年,政和縣域經濟發(fā)展指數在福建省提升35位,2013年起,位于貧困地區(qū)的政和縣連續(xù)三年縣域經濟發(fā)展進入福建省十佳,政和縣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堅持做事簡單,但堅持做成一件事難,廖俊波同志始終堅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勇氣,善做善成,打造出一個全新的政和。
他是以身作則的“領頭雁”。率先垂范,帶頭作為。群眾和干部都說“廖書記不是在基層,就是在去基層的路上。”他常說:“縣委班子成員,要做真抓實干的表率,不能滿足于開會、發(fā)文件、聽匯報、作指示,更不能坐而論道,夸夸其談。”接管一個經濟發(fā)展長期全省倒數第一貧困縣時,他沒有退縮;自他到任后,政和每年至少有30個城建項目在建。廖俊波同志帶領干部群眾攻堅克難往前飛,用自己的行動來感染周圍的同志,帶頭作為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開天辟地,創(chuàng)新作為。政和地理條件欠佳,八山一水一分田,資源要素非常匱乏,只有茶和竹。廖俊波認為,必須打破環(huán)境資源限制,走創(chuàng)新發(fā)展之路。廖俊波提出提升傳統(tǒng)產業(yè)、催生新興產業(yè)、促進產業(yè)集聚,走一條差異化的發(fā)展路子,一時間,“互聯網+”讓山區(qū)縣有機會“彎道超車”,電子商務在政和如火如荼發(fā)展起來。迎難而上,擔當作為。勇于擔當,是黨對領導干部的要求,也是群眾對領導干部的期待,這既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態(tài)度。多年來,廖俊波總具有獨特的創(chuàng)業(yè)魔力,總能在困境中使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招,走到哪里,哪里就會大變樣,不論是在邵武拿口鎮(zhèn)、還是榮華山產業(yè)組團;不論是在政和、還是武夷新區(qū),都是“背石頭上山”的重活累活,但他始終把工作當事業(yè)干,當事不推責,遇事不避難,敢于擔當、善于突破,帶領干部群眾越障排險、啃硬骨頭。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17/0809/959224.shtml(轉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p>
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學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