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表填到手抽筋,簽字簽到人崩潰。”最近,扶貧干部困于“文山表海”的現(xiàn)象成為輿論焦點。本周,國務院扶貧辦緊急下發(fā)通知,要求糾正扶貧領(lǐng)域的形式主義問題。
“嚴禁層層增加指標和填報頻次”、“凡沒有實質(zhì)內(nèi)容的文件一律不發(fā)”,通知中的條條款款著實點到了扶貧干部的心坎兒上。其實,無內(nèi)容的文件、沒意義的材料,能不能少發(fā)不發(fā),繁文縟節(jié)能不能少搞不搞,又何嘗不是其他領(lǐng)域干部們的心聲?我們不時能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布置工作,習慣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檢查成效,第一反應往往是要求層層上報材料。大張旗鼓的動作、轟轟烈烈的氛圍,多是做樣子、擺架子,正應了毛澤東同志那句話,“形式主義是一種幼稚的、低級的、庸俗的、不用腦子的東西”。
十八大以來,全黨大力整頓“四風”問題,成效不可謂不大。“天價月餅”沒了市場,吃吃喝喝也管住了,然而相較于偃旗息鼓或者轉(zhuǎn)入地下的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形式主義雖說也有損傷,卻展示了頑強的“生命力”,甚至不僅未能根絕,還出現(xiàn)了變種升級的苗頭??梢哉f,形式主義是最難于根治的“四風問題”。
人人皆知形式主義害死人,但為什么就難斷其根呢?
探究起來,原因大概有三。其一,“政治正確”。大搞形式主義者往往將上級要求掛在嘴邊,“原則立場”滔滔不絕,堂而皇之的“政治排場”、轟轟烈烈的規(guī)模架勢,讓有心批評者開不了口;其二,利益驅(qū)動。有人將形式主義比喻成“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群眾看著觀感極差,但于當事者而言,搞一番形式不但可代替實際工作,甚至還可能“出政績”。其三,簡單省事。面對新的形勢、重的任務、高的要求,有些黨員干部常有本領(lǐng)恐慌,于是熱衷做表面功夫敷衍塞責。
此次國家扶貧辦“馬上就治”的動作,不失為對“形式扶貧”的當頭棒喝。但要徹底清除官場中的形式主義,恐怕遠非一紙通知所能收功。治理其他各領(lǐng)域形式主義歪風,莫不如此。
形式主義難治,但也絕非沒有驗方。破解之法的關(guān)鍵,在黨員干部的事業(yè)評價標準。如果眼睛“一味向上”,將自己的前途單純寄望于上級提拔,很容易就陷入“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的怪圈;反之,如果干事創(chuàng)業(yè)首先以群眾滿意不滿意、人民喜歡不喜歡為導向,注重深入基層、深入實際,自然無暇也無心去做那些虛浮無用之功。畢竟,人民群眾的眼睛最雪亮、感受最直接,是真抓實干還是虛偽作秀,他們一目了然。時時問問自己,過去做過的、現(xiàn)在正在做的、將來打算做的,有沒有給群眾帶來好處,能給群眾帶來多大好處,以此為標尺不斷校正行為規(guī)范,形式主義的空間將越來越小,投機取巧、敷衍了事之風才有可能漸漸止息。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