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轉變作風切入,以反腐重塑形象
2012年12月4日19時,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欄目的開始曲如約響起。電視機前,上億觀眾隨后看到了這樣一條新聞:“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開會議,審議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guī)定。”
改進調查研究、改進警衛(wèi)工作、厲行勤儉節(jié)約……許多人沒有想到,這個不過寥寥數百字的規(guī)定,日后會在國內外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
2014年6月,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了一本名為《八項規(guī)定改變中國》的書,梳理了八項規(guī)定給黨風政風社會風氣帶來的變化。
“這種轉變是全方位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意識等各個方面的轉變。”該書作者之一、時任新華社湖北分社社長的梁相斌說,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就像一座無形的墻,使黨和人民產生隔閡。
新加坡《聯合早報》曾這樣描述八項規(guī)定:“當時很少人預見到,公款吃喝、文山會海等中國官場的‘老大難’問題,竟然在一年內出現如此明顯的改善。”
如今,“八項規(guī)定”這四個字,已成為家喻戶曉的熱詞,成為改變中國政治生態(tài)和社會面貌的標志性話語。四年多來,新一屆黨中央以八項規(guī)定為切入口,聚焦解決“四風”問題,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堅持,以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精神狠抓作風建設,黨風政風民風明顯好轉,廣大干部群眾有目共睹。
作風建設僅僅是一個“小切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全面從嚴治黨系統(tǒng)部署、漸次展開,黨的建設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
2014年7月29日18時許,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發(fā)布的一條消息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中共中央決定對周永康嚴重違紀問題立案審查。
這正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所講的一句話的最好注解:“不論什么人,不論其職務多高,只要觸犯了黨紀國法,都要受到嚴肅追究和嚴厲懲處,決不是一句空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以零容忍態(tài)度懲治腐敗,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持續(xù)形成對腐敗分子的高壓態(tài)勢。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蘇榮等高級領導干部落馬,嚴肅查處山西“塌方式腐敗”,以及湖南衡陽破壞選舉案、四川南充拉票賄選案、遼寧拉票賄選案等,無不體現了中央堅定不移懲治腐敗的鮮明態(tài)度。各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在嚴查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的同時,還劍指吃拿卡要、“雁過拔毛”等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大力整治“蠅貪”。
在國內堅持高壓反腐的同時,反腐敗國際合作力度也在持續(xù)加大。從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從《北京反腐敗宣言》到《二十國集團反腐敗追逃追贓高級原則》,從百人“紅色通緝令”到“天網行動”,中國在國際反腐敗領域話語權不斷增強,一大批外逃腐敗分子被緝拿歸案,向全世界釋放出一追到底的堅定決心。
《歐洲時報》刊文稱,中共踐行了“老虎蒼蠅一起打”誓言,重申“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反腐意志,最重要意義在于表明反腐不設限的堅定決心。
持續(xù)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tài)勢,實現對31個省區(qū)市“打虎”全覆蓋;開展12輪巡視,實現對省區(qū)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部門、中央企事業(yè)單位、中央金融機構和中管高校的巡視全覆蓋;深化派駐機構改革,實現對139家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機構全覆蓋……四年多來,一個個全覆蓋的陸續(xù)實現,一次次向世人證明了“正風反腐力度不減、節(jié)奏不變,黨內監(jiān)督不留死角、沒有空白”絕非虛言。
在互聯網上,有一段網友的留言被紛紛點贊:“前所未有的反腐力度,彰顯了言出必行的政治品格,營造著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贏得了全黨全社會的衷心贊譽和擁護。而這樣的民心其實正是反腐敗乃至改革的最大動力來源和最深厚的社會基礎。”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