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了一系列關于文化自信的講話,形成了相對完整的文化自信觀,體現(xiàn)了文化自信在他心中的份量。
———————————————————————————————————
文化自信是習近平總書記繼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之后提出的第4個自信。
♦ 提出時間:2014年2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
♦ 提及次數(shù):在習近平公開講話和文章中,提及20次以上。
♦ 第一次與“三個自信”并列:2016年6月28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指出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 文化自信在“四個自信”中的5個特殊地位 ♦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
2014年12月20日,習近平在和澳門大學學生座談時提出:“建立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還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礎。
2015年11月3日,習近平會見“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外方代表時指出:“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16年7月1日,在建黨95周年慶祝大會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
♦ 文化自信基本內涵的3個層面 ♦
2016年,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fā)展中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可見,讓中國人自信的文化,至少包括3個層面: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
♦ 習近平展現(xiàn)文化自信的3個瞬間 ♦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在山東曲阜孔府考察,與專家座談時表示,中華民族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文化,也一定能創(chuàng)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與北大師生交流時表示,推進中國改革發(fā)展,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需要文史哲。文史哲研究要幫助人們確立前進的方向和信心。
2014年12月20日,習近平在澳門大學參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青年”主題沙龍時,對學生們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本人也是一個中華文化的熱烈擁護者、忠實學習者。”
———————————————————————————————————
♦ 感悟 ♦
文化有共性、有個性。我們既要有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又要有寬廣的世界眼光;既要有開放接納的雅量,又要有不買櫝還珠的智慧和定力,這樣才能充滿文化自信,讓中華文化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自信之源。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