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抗戰(zhàn)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77周年儀式上作了高度的概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不畏強暴、血戰(zhàn)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不僅是在14年抗戰(zhàn)的硝煙和戰(zhàn)火中鍛造出來的,也是我們在各個時期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之一,是各行各業(yè)拼搏進取、開創(chuàng)未來的精神支撐。自1937年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以來的80年中,抗戰(zhàn)精神在江蘇大地上浸染著、升騰著、閃耀著、成長著,煥發(fā)出一種無窮的力量,成為一種歷史的傳承與文化上的自覺,永遠激勵著8000萬江蘇兒女向前進,為建設強富美高的新江蘇而奮力拼搏。
民眾鮮血喚醒了江蘇兒女的抗爭精神
1937年“七七事變”后,侵華日軍蓄意在上海制造了“八一三事變”,把戰(zhàn)爭的矛頭直指中國國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并派出飛機轟炸南京城。特別是在11月12日上海淪陷后,侵華日軍就急不可耐地兵分三路合圍南京,先后侵占蘇州、無錫、常州、鎮(zhèn)江等地,江南一帶的老百姓陷入了滅頂之災。此后,日軍又侵犯蘇北各地,并制造了一系列慘案。
侵華日軍在侵犯江蘇的8年中罪行累累,罄竹難書。江蘇兒女奮起抗爭,雖然這種抗爭當時并沒有勝算,接連失敗,但恰恰體現(xiàn)了寧死不屈、不畏強暴和與敵人血戰(zhàn)到底等方面的抗戰(zhàn)精神。特選擇幾例為證:在常州,前北岸慘案中遇難的錢叔陵先生,其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至今仍被傳為佳話。1937年11月29日,常州淪陷當天中午,日軍闖入前北岸8號的錢叔陵家時,他仍在堂屋中擺列香案、燒香念經,并正襟危坐,與日軍進行書面交流,絲毫不懼怕法西斯軍隊。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曾強迫19歲的汽車司機梁志成,駕車將滿載彈藥的車開到下關江邊去。梁知道這是用來集體屠殺我同胞的彈藥時,就突然停車,并在駕駛室里用雙手死死掐住押車的日本軍官的喉嚨。車廂里的日本士兵發(fā)現(xiàn)后,跳下車來用刺刀往他身上亂戳,他最終倒在血泊之中。蘇醒后,他爬回了家,知道自己傷勢過重活不成了,便告訴姐姐:“我是被日本人殺害的,我死也沒有幫助日本鬼子做過一件事。” 類似這樣不畏強暴、血戰(zhàn)到底的英雄氣概的場面,在漢中門、中山碼頭等地都曾出現(xiàn)過,在敵人的機槍和屠刀面前,許多同胞高喊口號、怒罵日軍,甚至赤手空拳、奪槍拼搏,直至全部壯烈犧牲。
江南蘇北大地永遠銘記新四軍抗戰(zhàn)精神
無論是在江南,還是在蘇北,新四軍永遠是一個響亮的名字,有著“鐵軍”的稱號,新四軍與這塊紅色的故土有著不解之緣和厚重情誼,其抗戰(zhàn)精神深深地銘刻在江蘇大地上。
1938年夏,新四軍先遣支隊和第一、二支隊奉中共中央的命令,揚鞭策馬,東進茅山,開辟了茅山根據地(蘇南抗日根據地蘇皖地區(qū)),取得了在江南抗日的立足點。他們發(fā)動民眾,受到了人民的擁護與愛戴。經過艱苦卓絕的抗戰(zhàn),新四軍在民眾的支持下,在日偽的心臟地區(qū)立足生根,發(fā)展壯大,演出了一幕幕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和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活劇。據茅山新四軍紀念館統(tǒng)計,蘇南地區(qū)5萬多名優(yōu)秀兒女參加了新四軍和地方武裝,其中7000多人為國捐軀。蘇南抗日根據地抗擊和牽制了日偽軍10多萬人。蘇南軍民在5000多次的英勇作戰(zhàn)中,斃傷俘日偽軍4萬多人。
在蘇北鹽城市的建軍路上,有一個被鹽城人稱為“大銅馬”的雕塑。這座高4米、長3.8米、重3259公斤的大銅馬,背上是一個躍馬揚鞭的新四軍戰(zhàn)士形象,仿佛督促老根據地人民永遠奮勇向前。的確,當年新四軍軍部在鹽城重建,劉少奇、陳毅、譚震林、李先念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江蘇大地上,留下了許許多多抗日的佳話,永遠激勵著江蘇人民。
皖南事變后,1942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決定在鹽城重建新四軍軍部,鞏固和建設華中根據地。據鹽城新四軍紀念館展出的資料顯示,新四軍對日偽軍作戰(zhàn)2.46萬次,斃傷俘日偽軍41.79萬人,建立了蘇、浙、皖、豫、鄂五省的8個抗日根據地,光復國土25.3萬平方公里,主力部隊由建軍初期的1.03萬人發(fā)展到21萬人,地方武裝9.7萬人,民兵自衛(wèi)隊96萬余人,共有8萬余名新四軍將士英勇獻身,用鮮血和生命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yè)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斗轉星移,時光已跨越了近80年。新四軍當年浴血奮戰(zhàn)的紅色土地上,抗戰(zhàn)精神仍然通過各種方式被傳承著、光大著。鎮(zhèn)江茅山新四軍紀念館、鹽城新四軍紀念館、淮安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泰州新四軍黃橋戰(zhàn)役紀念館、南通蘇中七戰(zhàn)七捷紀念館、常州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蘇州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泰州新四軍蘇北指揮部舊址曲江樓等,這些新四軍抗戰(zhàn)舊址上建立的紀念館,仿佛是銘刻在江南蘇北熠熠發(fā)光的一枚枚紅色印記,成為構筑在江蘇大地上的一座座紅色基地,永遠向人們傳頌著新四軍的抗戰(zhàn)精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