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和是境界
隨和,是一種素質(zhì),一種文化,一種心態(tài)。隨和,是淡泊名利時的超然,是狂風(fēng)暴雨中的坦然。
做到隨和的人,必定是高瞻遠(yuǎn)矚的人,寬宏大度的人,豁達(dá)瀟灑的人;而胸懷狹窄的人,根本做不到這點,“難得糊涂”就妙在其中。
隨和,需要有良好的自身修養(yǎng)。要善于和有不同意見的人溝通,學(xué)會換位思考,學(xué)會感恩;要真誠地贊賞別人,夸獎別人;不吝嗇自己的微笑。
隨和,需要有淡泊名利的心境。“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隨和,需要與人為善的品質(zhì)。“不以善小而不為,不為惡小而為之”是做人的準(zhǔn)則。
品味隨和的人,會成為智者;享受隨和的人,會成為慧者;擁有隨和的人,就擁有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隨和是不以自我為中心,不固執(zhí)己見,不斤斤計較,即便是原則問題,也是平等地和人家交換意見,不鬧意氣,不存成見,不居高臨下,不用蠻橫的態(tài)度壓制別人。
當(dāng)我們執(zhí)著于某一事或某一物,就會患得患失,煩惱也接踵而至;如能看開一切,心無掛礙,就會無所畏懼。
隨和,從佛教的角度講就是隨緣。季羨林說:天地萌生萬物,對生命賦予驚人的力量。隨緣而喜,隨遇而安,是最好的態(tài)度。
人生最寶貴的,就是有一顆平常心,平靜如水,不為世間五色所惑,不被人生百味所迷。這正如電影《太極張三豐》主題曲《隨緣》歌詞那樣:
唇槍舌劍不合我姿態(tài),天空海闊才是我風(fēng)采,雙手一推,非虛也非實,不慢也不快,沒有勝又何來敗。
沒有動,哪有靜,手中無劍心中無塵才是我胸懷,隨緣而去乘風(fēng)而來才是我胸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