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論:回答“為什么”的問題
習總書記強調理想信念,是由于其對中國共產黨人具有特殊的政治意義。
理想信念關乎執(zhí)政黨的生死存亡。習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一個政黨的衰落,往往從理想信念的喪失或缺失開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嚴峻,理想信念是解決這些問題的總開關,理想信念動搖、喪失或缺失,會給執(zhí)政黨帶來“無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
理想信念關乎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理想信念可以將民眾團結起來,增強民族凝聚力。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國家和民族的生存、發(fā)展更需要理想信念和道德價值的支撐。習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一個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道德價值……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獨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獨立性就會被釜底抽薪。”
理想信念關乎黨員干部的精神追求。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習總書記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堅定,骨頭就硬,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社會如何發(fā)展,作為黨員干部,必須始終堅定理想信念,絕不能有絲毫放松和動搖。
方法論:回答“怎么做”的問題
習總書記關于理想信念的重要論述還回答了“怎么做”的問題,即如何補精神之鈣的問題。
一是抓好思想理論建設,掌握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習總書記指出:“我們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動搖,根本的就是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牢固。”解決這一問題,急需加強理論學習,打牢歷史唯物主義根基。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尤其是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提高“四種思維”能力,正確判斷形勢,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
二是抓好黨性教育,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習總書記指出:“要抓好黨性教育和黨性修養(yǎng),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yè)觀,始終站穩(wěn)政治立場,不斷增強宗旨意識,弘揚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真正經受住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要學習黨的歷史,弘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從中國革命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要向榜樣學習,尤其是學習革命先烈和革命領袖的堅定信念和人格風范。要以黨的作風建設為切入點,踐行黨的宗旨,增強黨員黨性,堅持政治定力,抵制各種誘惑。
三是抓好道德建設,彰顯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習總書記指出:“抓好道德建設,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樹立良好道德風尚,爭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潔操守。”要處理好“公”與“私”的關系,自覺凈化“交際圈”“朋友圈”,培養(yǎng)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
四是強化理想信念的體制機制保障。習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是‘主心骨’,紀律規(guī)矩是‘頂梁柱’,沒有了這兩樣,必然背離黨的宗旨,做人做事就會走偏走邪,思想就會百病叢生,人生就會迷失方向。”堅定理想信念不能停留在“說教”層面,需要紀律規(guī)矩這樣的“硬約束”,需要體制機制等方面的支撐與保障。2015年10月12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就體現了用黨紀黨規(guī)支撐理想信念、用體制機制保障思想道德建設的要求。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