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帆在北京讀書,經(jīng)常跟我抱怨北京不好。“真不喜歡大城市”她說。我問她去過哪些地方,她說主要呆在昌平,偶爾去王府井逛逛街。
“去美術館看過畫展嗎,人藝的話劇看過幾部,國圖的講座呢?后海聽過搖滾沒有,知道朝陽使館區(qū)有一條長滿柿子樹的幽靜而寬廣的馬路嗎?”
“沒興趣。就昌平人少點兒,市區(qū)空氣更差,交通更堵。”
“那你怎么知道自己不喜歡大城市呢,你連大城市是什么都不知道。”
我發(fā)現(xiàn)總有人把在大城市生活與在大城市呆著混為一談。
這個現(xiàn)象,在我家鄉(xiāng)那個三線城市格外明顯。年輕人像一帆一樣,去大城市讀了幾年大學,或者被派去北京、上海等地公干幾年?;丶冶鞈懭说卣f,北京空氣不好,上海人冷漠,廣州吃得差,深圳房租高……總之,大城市一點意思都沒有,我們家鄉(xiāng)這個三線小城才是宇宙中心。
但當你試圖勾畫他在大城市的生活軌跡,會吃驚地發(fā)現(xiàn),他們?nèi)ミ^人流最密集的地方是火車站,最熟悉的路線是從火車站、飛機場到自己的住處,評價一個城市餐飲水準的標尺是學?;蛘咝^(qū)門口老王家的小館子。
他們其實從沒離開過家鄉(xiāng),只是換了一個地理坐標去過家鄉(xiāng)的生活。
他們吸足了大城市的霧霾,擠夠了大城市的地鐵,卻沒有享受過大城市迷人的人文氣息、便捷的公共服務系統(tǒng)以及開放的人際交往氛圍。
他們以小城市更好作為借口,縱容自己即使呆在大城市多年,也不肯融入那里的四季與光陰,一邊抱怨一邊活著,他鄉(xiāng)沒有變成故鄉(xiāng),故鄉(xiāng)卻已成他鄉(xiāng)。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