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逆襲是最好的勵志故事,中國正在上演越來越多這樣的好戲——商務部近日發(fā)布公告稱,為維護國家安全,對指定標準的耙吸式挖泥船、絞吸式挖泥船、斗式挖泥船、吸沙船、自航自卸式泥駁等大型工程船舶實施出口管制,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外出口。公告寥寥數語,卻令人感慨萬千,曾屢遭技術封鎖的我們終于揚眉吐氣。
這些“大塊頭”為勘探開發(fā)帶來新的可能,更讓世界領略到中國先進技術發(fā)展的突飛猛進。近兩年,我們迎來創(chuàng)新盛果期,國之重器接踵登場,超級工程頻繁落地。當中國在自主創(chuàng)新道路上的鏗鏘腳步震落時間的帷幕,歷史的場景撲面而來。猶記得新中國建立后,西方國家將中國視為異類,對我們實行了嚴苛的全面禁運和貿易限制。圍堵之下,獨立自主地發(fā)展科技事業(yè),既是一個新興大國的應有姿態(tài),也是嚴酷現實下的必然抉擇。
事實證明,外部封鎖非但沒有遏止我們發(fā)展的腳步,反而激發(fā)了我們自力更生的斗志。這股越挫越勇的勁頭,構成了我們逆襲的精神原力。從一窮二白的底子上起步,新中國幾乎每一個重大成果背后都有一段發(fā)憤圖強的故事。面對赫魯曉夫“你們搞不了”的傲慢,毛澤東誓言“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面對“中國人搞導彈行不行”的疑問,錢學森直言“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面對研制艦載戰(zhàn)斗機的困難,羅陽在攻堅動員會上說,“外國人能干成的事,我們中國人同樣能干成,而且還能干得更好!”……時代在變化,歷史在前進,但中國人的骨氣、志氣、豪氣始終如一。正如毛澤東同志在他的名篇《別了,司徒雷登》里說的:“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新中國建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的發(fā)展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在各個方面取得的成就、創(chuàng)造的奇跡,根本上源于我們找到了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這條大路上,有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為全國上下干事創(chuàng)業(yè)提供方向指引與政治保證;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有力統籌,能夠最大限度整合凝聚資源以辦成大事、辦妥難事;有戰(zhàn)略規(guī)劃擘畫長遠發(fā)展,確保我們始終可以一張藍圖干到底。同時,作為后發(fā)國家,我們也懂得抓住對外開放的契機,抓住每一個向先進國家學習的機會,在開放互通中博采眾長、為我所用,盡可能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網上流行一句話:“如果你知道了自己要去哪里,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這一路走來固然有太多艱辛,但對行進在正確道路上的中國來說,逆襲本身就是一種必然。
撫今追昔,今非昔比。從基礎科學的突破,到高端技術的研發(fā),從科學成果的轉化,到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興起,中國科技實力持續(xù)提升,正處于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著眼更強的綜合國力、更好的科研條件,我們完全有理由比當年更自信。讓我們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以更加從容開放的姿態(tài)走向世界,開啟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新征程,在更多逆襲故事中收獲光明前景。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