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將至,外出和親朋好友聚餐,享受“舌尖上的美味”,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光盤”自然會成為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自2013年全國開展“光盤行動”以來,“舌尖上的浪費”現象大為改觀??偟膩碚f,鋪張浪費的少了,適量用餐的多了,勤儉節(jié)約的意識普遍提高了,很多地方還自發(fā)地開展以“光盤”為主題的活動,吸引眾多市民積極響應和參與,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筆者在自助餐廳就餐時,親身感受到“光盤行動”帶來的變化。在一些自助餐廳的入口處,常常貼有溫馨提示,提醒顧客勤拿少取,吃多少拿多少,如果剩餐超標,將給予一定的處罰,很少會出現浪費食物的現象。有的餐館為了招徠食客,還會推出一系列激勵舉措。比如,如果顧客沒有浪費食物,買單時可享受優(yōu)惠折扣,客人臨走時還可以領取小禮品等,以此鼓勵人們文明就餐、勤儉節(jié)約,頗受歡迎。
盡管“光盤行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是在部分地區(qū)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鋪張浪費現象。據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2016年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2015年,我國餐飲食物浪費量為每年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于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
由此可見,推進“光盤行動”任重道遠,堵住“舌尖上的浪費”漏洞,僅僅盯著餐桌和盤子還遠遠不夠,需要將目光轉移到問題發(fā)生的源頭,擰緊鋪張浪費的閥門,嚴把源頭治理關。
首先,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強宣傳引導,努力推動全社會樹立“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意識,同時對于鋪張浪費的行為,應嚴格依法依規(guī)監(jiān)管,扎緊制度的牢籠;其次,商家除了積極倡導“光盤行動”之外,還需要不斷優(yōu)化餐飲服務流程,減少在生產、加工、配送、消費等環(huán)節(jié)浪費現象的出現;再次,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作為消費者,應該培養(yǎng)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習慣,無論是在家用餐還是出外點餐,都能做到適量就餐、剩菜打包,不浪費一粒糧食,爭做“光盤行動”的踐行者。
眾人拾柴火焰高。推進“光盤行動”有賴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牢固樹立勤儉節(jié)約意識,從源頭上控制浪費現象的發(fā)生,才能真正抓住治理浪費的“牛鼻子”,促進“光盤行動”向縱深方向發(fā)展。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