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微信圈里看到一篇文章,題為《一位老支書的突然離世,給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悲痛》。文中講述了黃龍縣石堡鎮(zhèn)八家梁村一名82歲的老支書一生為民,離世的前一天還堅守在工作崗位,直到去世時手中還握著一本書的感人事跡。(見5月23日“黃龍宣傳”微信公眾號)
這位曾被陜西省委授予“郭孝義”式的農村黨支部書記稱號的老人,被當?shù)厝罕姺Q為“黃龍山中的老愚公”,也是全縣年齡最大的“村官”。鄉(xiāng)親們對他的稱謂從“老喬”變成了“喬老”,兩個字位置的轉換滲透了鄉(xiāng)親們對他的尊重和愛戴,包含了群眾們對他多年工作的肯定和贊賞。喬老人已離去,但他身上這種不屈不撓、迎難而上、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將深深地烙在每位黨員的心中。我認為他之所以能成為所有黨員學習的標桿,能被廣大群眾擁護愛戴,就是因為他是一名有著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的共產黨員。
加強道德修養(yǎng)是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百行德為首,百業(yè)德為先。道德修養(yǎng)無止境。不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是每個黨員干部不能回避的責任。每位黨員干部都應把道德修養(yǎng)作為終身課題,每日三省吾身,切實做到執(zhí)政為民、立黨為公。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黨員的道德修養(yǎng),黨的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同志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價值信條,要求全黨同志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自黨的七大中第一次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問題載入黨章,成了我黨的宗旨,被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所繼承并踐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黨員干部要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贏得人心、贏得成就,引導黨員干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干事、清清白白為官。“打鐵還須自身硬”,只有每個黨員切實加強道德修養(yǎng),不斷陶冶道德情操、錘煉道德意志、提升道德境界、養(yǎng)成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jié),自覺做社會主義的道德的示范者、引領者和維護者,才能激勵人民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推動全社會形成和保持良好的道德風尚,為實現(xiàn)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
加強道德修養(yǎng)是黨員干部面對的時代要求。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張思德,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焦裕祿,到有著人民利益至上公仆情懷的劉改幸,這些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都是我們身邊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我們每一名黨員都應順應時代的要求,結合每一時期黨的政策和方針,尋找生活中的“最美”典型,并以此為榜樣,從他們平凡的人生和不平凡的事跡中汲取營養(yǎng)。只有時刻自覺堅守共產黨員的道德高地,才能在如今越來越多元化的社會思潮中不忘黨性要求,不為形形色色的誘惑而動搖,才能時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此帶動政風和民風,自覺引領社會主義道德新風尚。
加強道德修養(yǎng)是黨員干部開展脫貧攻堅的首要前提。目前脫貧攻堅工作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是當前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個緊要當口,我們全體黨員干部必須沖在第一線,關心關愛貧困群眾,讓全體人民安康富裕、生活幸福,這是我們每一位黨員干部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提高道德修養(yǎng),用真心付出,面對困難群眾,要格外關注和關愛,多做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我們各級干部都要抱著“但愿蒼生俱飽暖”的赤子情懷、踏踏實實為民造福,以“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愚公之志、持續(xù)向貧困宣戰(zhàn),以“點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堅定信念,責無旁貸地承擔起脫貧攻堅的歷史重任。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做為一名黨員干部必須始終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好本職工作,奉獻社會和服務國家,牢記使命、勇于擔當、不忘初心、奮力前行,以“做合格黨員”的實際行動,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17/0525/949261.shtml(轉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p>
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學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