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今天是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有民俗專家表示,端午節(jié)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傳承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時至今日,端午節(jié)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jié)日,文化內涵豐富。
這幾年每到端午節(jié),都有人提起端午不只是吃粽子。任何一種流行現象的背后,都對應著復雜的文化心理。在這一觀點背后,折射著當下傳統(tǒng)文化式微,以及人們對文化式微的警覺。但有必要分析,當我們講端午文化時,到底是什么樣的文化。
端午文化首先是屈原文化。“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欤荒芟吹弥背荚?。”在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里,很少有一個節(jié)日像端午這樣與一個人緊密相連。在民間傳說里,屈原在端午這一天投江而死。這一天,也成為了紀念屈原的日子。屈原文化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愛國主義情懷。這是一個流行情懷的時代,其實最偉大的情懷是與國家聯系在一起的。在和平時代,愛國主義情懷絕不是可有可無,而是應該融入血液里。因此,紀念端午文化,必須把愛國情懷放在首位。
端午文化其次是端正文化。在《說文解字》中,“端,直也,從立從專。”顧名思義,端是“直”的意思,端午節(jié)也有端端正正的意思。什么叫端端正正?對官員來說,要做到“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對普通人來講,就是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要做一個大寫的人。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推進作風建設,其實正是營造一種“堂堂正正”的文化。很多人都在感慨,距離“辦事不求人”還有多遠?當有一天端端正正文化蔚然成風時,自然就不需要辦事求人了。
端午文化還是健康文化。經過一代一代流傳,在端午文化中,屈原越來越突出,甚至被說成是端午節(jié)的“起源”。其實不是這樣。經過學者考證,從文化傳承上講,是先有端午,后才有紀念屈原。夏至時節(jié),天氣濕熱,疫病易生,人們需要一個“衛(wèi)生防疫節(jié)”,這才是端午節(jié)的最初由來。端午節(jié)期間,人們用雄黃水、雄黃酒消毒,佩戴香囊荷包,乃至家中放幾株艾草,都體現了這一由來。在全民越來越關注健康、越來渴望親近自然的當下,正視并且提倡端午的健康文化,有利于增強端午的文化認同。
一種有生命力的文化,必然是融入人們生活的文化。當我們講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時,自信的前提是自覺,自覺的前提是“以文化人”,要讓文化真正走進人們的心里。端午文化具有這樣的特征。端午節(jié)不只是屈原文化,是屈原文化、端正文化、健康文化共同構成了端午文化。這些文化并不只是宏大敘事,而是就在人們身邊,就為人們踐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