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講政治必須講政治能力。目前,在政治能力上存在不足、不高、不強,不善于從政治上思考問題,不善于從政治上把握方法,存在“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能力恐慌。遇到重大問題,不敢亮旗、不愿發(fā)聲。做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證立德樹人,應當旗幟鮮明地講、大張旗鼓地講,同時注意以理服人、以情動人,重要理論透徹宣講、重大問題反復研討、重大時事持續(xù)跟進、重點效果及時鞏固。做思想政治工作具備政治能力,才能做通、做好,維護大局,事半功倍。
四是講政治必須承擔責任。去年12月份,校黨委下發(fā)了《關于加強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的實施意見(試行)》。把我校思想政治工作任務分解到分管領導和部門。今后,如果是因為工作不盡力、不努力、不到位,在政治上出了問題,就必須承擔責任。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準則》)、《條例》,是我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盤、紅綠燈、罰款單。
二、在“抓”字上做文章。解決“誰來抓”?“抓什么”?“怎么抓”?
“誰來抓”?黨委要擔當起思想政治工作的責任。做到敢抓敢管,善抓善管,常抓常管,嚴抓嚴管。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重要性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打牢思想政治基礎,完善工作機制,履行領導責任。嚴格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要求,將思想政治工作納入領導班子、領導干部目標管理責任,與教學科研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真正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抓什么”?要建設和鞏固陣地。強化陣地意識,把握領導權、話語權、主動權。一是抓課堂陣地。抓教室、教材、教師三個關鍵。確保課堂成為傳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陣地;確保教材納入系列重要講話教學內容;確保教師特別是思政課教師能夠正確引導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課堂教學和課程方面強調,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將課程之間的協(xié)同效應作為立德樹人的支撐點。長期以來存在一種誤區(qū),認為負有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責任的課程僅僅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yè)課建設對于思想政治工作則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乃至排斥、沖擊思想政治教育,不但無法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合力,甚至于形成反力。二是抓文化陣地。堅持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人,用紅色革命文化感染人,用先進文化引領人。三是抓網(wǎng)絡陣地。探索互聯(lián)網(wǎng)+思政工作模式,關注和引導青年教師、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思維模式。
“怎么抓”?要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處理好三種關系:一是處理好理論和輿論的關系,增強導向性。堅持用輿論引導人、鼓舞人、激勵人,增強“四個自信”、“四個意識”的自覺性。要激發(fā)新媒體融媒體正能量,掌握和運用師生熟悉的網(wǎng)絡語言和交流方式,內容要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溫度,能因勢利導,順勢引導,增強他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情感認同、思想認同、政治認同。二是處理好行路和引路的關系,增強貼近性。樹立“做好引路人,先做行路人”的理念,在注重自我教育的前提下做好引領帶動。行好路,重在補好思政工作隊伍“精神之鈣”,堅定理想信念。引好路,重在發(fā)揮黨支部書記、思政課教師、輔導員、中青年骨干教師、學生干部“五支隊伍”的引領示范作用。三是處理好主導和多樣的關系。堅持主導,重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牢牢把握領導權、話語權、管理權、主動權,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幫助青年師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大是大非面前絕不含糊。
同志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極其復雜,我們要以清晰的思路、科學的方法、有效的手段,調動、協(xié)調、統(tǒng)籌各方面的力量,配置可為我用的各種資源,使之產(chǎn)生我們期望的最佳效果。要使課程之間協(xié)同推進、“五支隊伍”同時引領,各種媒體共奏旋律、各個平臺同時展示、四面八方同時發(fā)力,形成滾滾東流之勢,推動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臺階,確保“立德樹人”再續(xù)新篇章。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