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的節(jié)日。這個詞里有歷史、有熱血,有擔當、有奉獻。提起“五四”,總能讓人回望那場波瀾壯闊的民族記憶,這是年輕之心和青春熱情穿越歷史的共鳴。
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來。在五四青年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中長期青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5年)》,這是黨中央送給億萬青年的節(jié)日厚禮。青年是備受矚目的先鋒力量,他們向著理想生長。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當代青年是決勝“第一個百年目標”的生力軍,是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目標”的主力軍。國家、民族的希望和未來在青年。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看到未來的模樣。
青春夢易老,韶華似流水。青年,當以夢為馬,莫負時光,當有青年之信仰、之情懷、之奮斗、之奉獻,勇于走向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舞臺中央,擔綱主角,為祖國贏得榮光,為民族贏得尊嚴,為青春留下注腳,讓國之夢點燃我之夢,以我之夢托起中國夢,“才會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 ……
用信仰的力量把舵青春的航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chuàng)造歷史。謀劃人生背后體現(xiàn)的是價值取向的選擇,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
當前,我們的時代也出現(xiàn)了令人憂心的錯位,在有些人那里,物質利益成為唯一“價值”,精神追求被徹底放逐。于是,責任能夠淡漠、道德可以離席、靈魂容許出丑。當代青年面對的世界變化比過去深刻復雜,面對的思潮激蕩比過去紛繁多元,面對的社會萬象比過去魚龍混雜。正因為此,青年在面對選擇時,有矛盾、不安、疑惑,有迷茫、失落、彷徨,個別青年走上了思想變質、行為變味、基因變異的畸形人生。
信仰是基石是燈塔,只有踏著信仰的基石執(zhí)著而上,方能觀云如海,聽濤似潮,只有朝著信仰的燈塔破浪前行,才能引領青春之我在遭遇人生迷霧時走出迷茫困惑。正是由于信仰的力量,年僅29歲的江竹筠做出了從容赴死的青春選擇;正是由于信仰的力量,才有了李大釗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造青春中國的氣吞山河;正是由于信仰的力量,才有了陜北梁家河窯洞油燈下7年苦讀的興國之光。90多年來,我們黨從50多人發(fā)展到近8900多萬人,作始也簡、其畢也鉅,愈行愈遠、漸行漸大,其根本原因正是崇高信仰的召喚。精神裝備是最強大的裝備,對信仰的忠誠與守望,是震古爍今的人間正道,是無往不勝的精神密碼。
腳下有力量,源自心中有信仰。馬克思說“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個時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青年的精神風骨,體現(xiàn)一個社會的氣象風貌。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在信仰缺失、信念缺鈣、道德缺位的時代,視線很容易被遮擋,判斷很容易有誤差,心氣很容易浮躁,定力很容易失守。信仰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幟,是一座抵御誘惑的精神堡壘,更是一種護佑我們到達彼岸的精神力量。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靈就有了熨帖,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標,人生的奮斗就有了意義。堅守信仰,青年才能淬煉出出彩的人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