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反腐會不會變成發(fā)展的障礙,我們認為永遠都不可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反腐形成高壓態(tài)勢。2013年至2016年9月,101萬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政法委原書記周永康在內的“大老虎”因違法違紀被查處,國內外高度關注中國的反腐進程。
此次論壇上,一家非洲銀行的駐華代表舉手提出了一個他認為“比較敏感”的問題。這位提問者稱,自己是第一次在這種大型論壇上聽到討論反腐問題。他問楊曉渡:“過去幾年,大家都能感覺到中國反腐的高壓態(tài)勢。我們有一種擔憂,是否不會形成制度性的反腐,只是選擇性的、臨時性的反腐?”
對此,楊曉渡坦率作答并反駁了“反腐影響發(fā)展論”。他說,中國今天的反腐,老百姓看得很清楚,心里有桿公平秤,“老百姓對于反腐是不是公正,都用手、用腳投票”。
“至于反腐會不會變成發(fā)展的障礙,我們認為永遠都不可能。”楊曉渡說,腐敗只會損害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根基。我們這個國家要好起來,只有堅決地把腐敗搞下去。把腐敗問題解決了,發(fā)展才會是健康的持久的。“如果說有哪一個政黨或者哪一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不能秉持公正,這個政黨、這個政府是不能長久的”。
另一位提問者關心中國反腐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和進度問題。楊曉渡對此引用毛澤東的《論持久戰(zhàn)》說,“對腐敗的防范和腐敗的治理是一場永遠的戰(zhàn)爭。只要有市場經(jīng)濟,只要金錢還能跟權力發(fā)生作用,就還會有腐敗。我們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有決心。每一個腐敗問題的解決都是不容易的,需要努力去工作。”
談及反腐進展,楊曉渡還表示,現(xiàn)在我們做到了使干壞事的人感到害怕,但是制度還不夠健全,還不夠科學,還不夠嚴密,“關貓的籠子間距太寬了”,同時沒有做到使人自覺地不去投機。截至目前,“不敢”腐敗的局面形成了,要做到“不能”還需努力,做到“不想”更是個漸進的過程。
監(jiān)察部部長針對反腐問題的回答,在會場內多次引發(fā)掌聲。在盧邁看來,這是論壇的亮點之一。構建新型的政商關系是基于過去4年反腐敗的斗爭實踐得出的,而楊曉渡對此做了更清楚的闡釋,對于企業(yè)家和官員都有警示意義。
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幕僚長、二十國集團事務協(xié)調人加芙列拉·拉莫斯表示,腐敗絕不是一個國家的問題,對一些腐敗案例的追查因為缺乏跨國合作而中斷。他們愿意吸收中國的經(jīng)驗,與中國合作。“因為中國的經(jīng)濟體量這么大,是一個這么重要的國家,并且也在跟腐敗作戰(zhàn)。”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