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稍微簡略,綜合其他記載,我們可以梳理出事情的經過:
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戰(zhàn)亂不斷。楚莊王在一次平定叛亂后大宴群臣,寵姬嬪妃也統(tǒng)統(tǒng)出席助興。席間絲竹聲響,輕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籌交錯,直到黃昏仍未盡興。楚莊王乃命點燭夜宴,還特別叫最寵愛的美人許姬向文臣武將們敬酒。忽然一陣疾風吹過,筵席上的蠟燭都熄滅了。這時一位官員斗膽拉住了許姬的手,拉扯中,許姬撕斷衣袖得以掙脫,并且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纓帶。許姬回到楚莊王面前告狀,讓楚莊王點亮蠟燭后查看眾人的帽纓,以便找出剛才無禮之人。楚莊王聽完,并沒有照著許姬說的那樣做,而是大聲宣告:“寡人今日設宴,與諸位務要盡歡而散?,F(xiàn)請諸位都去掉帽纓,以便更加盡興飲酒。”聽楚莊王這樣說,大家都把帽纓取下,這才點上蠟燭,君臣盡興而散。
席散回宮,許姬怪楚莊王不給她出氣,楚莊王說:“此次君臣宴飲,旨在狂歡盡興,融洽君臣關系。酒后失態(tài)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責任,加以責罰,豈不大剎風景?”許姬這才明白楚莊王的用意。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絕纓之宴”。
正是因為有楚莊王的寬大胸懷和愛惜將領,才給了犯錯者唐狡日后報答的一幕。假如當初被處死了,哪里還會再有將領為國效命的機會呢?
《孫子兵法》云:“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意思是說:一個高明的率統(tǒng),必須具備智慧,信義,仁愛,膽識、嚴厲五種品質。而就仁愛而言,這種仁愛不僅體現(xiàn)為體恤下情、廣施博愛,而且要體現(xiàn)為寬恕臣下、以德報怨上,楚莊王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