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吳國君臣爭議未決之際,文種又向勾踐提出新的措施:裝飾美女8人,送給吳太宰伯嚭(pi),通過他說服吳王。果然奏效,伯嚭就向夫差陳述納降的必要及好處。文種又被引見吳王,一面說好話,一面委婉地威脅:越國萬一不得寬宥,勾踐將會殺妻滅子,銷毀寶器,以剩下的5000甲兵和貴國拼個死活,貴國再強也不會得到什么利益。這樣軟硬兼施,已經(jīng)開始驕奢自滿的夫差就最終首肯了這個和議。于是越王和后妃及臣僚300人入?yún)欠邸N樽玉憧嘀G無果,無奈嘆息道:姬姓應(yīng)該衰敗了,這是養(yǎng)虎貽患,越國將會發(fā)展國力,訓練軍民,20年之后,吳國將會變成池沼廢墟了!
夫差認為越國弱小,從此將會一蹶不振,不足為患的;同時他已被越國人的甘辭厚賂所迷醉。夫差不同于他的父親,《國語·楚語》“藍尹亹(wei)論吳將斃”記載:子西與藍尹亹有過一段對話。藍尹亹說:“闔閭嘴不貪美味佳肴,耳不喜歡聽靡靡之音,眼睛不貪戀美色,身體不貪圖安逸,從早到晚勤勞國事,體恤百姓的疾苦。聽到一句有益的話就很驚喜,得到一位賢士如同得到了賞賜,犯了過失必定改正,有不好的行為必然感到擔憂,所以得到百姓的支持,實現(xiàn)了戰(zhàn)勝楚國的志愿。”然而“夫差喜歡濫用民力來滿足個人的愛好,縱容自己的過失,拒絕別人的進諫,即使是在某處只住一夜,臺榭園池等都必須建好,聲色狗馬之類的玩物也必須隨行。夫差這樣做首先搞垮了自己,又怎么能打敗別人呢。”在楚國人的眼中,夫差驕奢淫逸,吳國國勢已外強中干,離滅亡已經(jīng)不遠了。
夫差現(xiàn)在一心向中原地區(qū)進取,此后的五六年間,吳國討陳、攻蔡、征魯、伐齊。于艾陵大敗齊軍。特別是在伐齊還是圖越問題上,伍子胥與夫差意見不合,他認為,伐齊與圖越,圖越為首,越與齊相比,越對吳國的危害更大,越是吳國的腹心之疾。但是夫差并沒有采納他的意見,而是興兵伐齊,并且還大勝而歸,他更是認為伍子胥的目光短淺、智謀低庸。
在艾陵之戰(zhàn)(公元前484)前,早己歸國勵精圖治的越國君臣入?yún)浅R伐齊必勝,舉朝上下皆大歡喜。獨有伍子胥心情沉重,他說:這是越國存心“豢養(yǎng)”吳國。他繼續(xù)勸諫夫差說:越國是個心腹之患,一日不除,即使得了齊國,也不過是塊“石田”,不能種莊稼的。他斷定,今若不滅越,吳遲早會為越所滅。
伍子胥見吳王夫差執(zhí)迷不悟,只好考慮自己的身后事,他趁交兵之前一次出使齊國機會,把兒子托付給齊國鮑氏家,改姓王孫氏。伍子胥喋喋不休的諫諍,吳王夫差早已厭煩;加上伯嚭的進讒,夫差于是不滿和疑心起來。伐齊勝利回國后,經(jīng)人舉報,夫差得知伍氏寄子敵國之事,立即以私通敵國、懷有二心的罪名賜伍子胥“屬鏤”之劍,逼其自殺。伍子胥死不瞑目,死前他對舍人說:我死后,請在我的墳?zāi)股希d上梓樹,長大后可以用來做成有用之器;我死后,請挖出我的一雙眼睛,高掛在姑蘇城東門,讓我將來能親眼目睹越國大軍是怎樣滅亡吳國的。說完,拔劍自刎。事實證明,伍子胥是最清醒的。只是夫差并沒有遂了伍子胥的最后心愿,他聽到伍子胥的臨終遺言,更是惱羞成怒,下令殺死伍子胥,并且把他的尸首包裹在皮囊里,拋入江中,名曰“鴟夷浮江”,使他葬入魚腹。永遠也找不到墳?zāi)沟挠佰?,永遠也看不到越軍得逞。
伍子胥死后12年,即公元前471年,越滅吳,夫差悔當初不聽伍子胥之言,夫差自殺。死時,他留下遺言,死后請蓋上我的兩眼,“我無顏再見到地下的伍子胥啊”。夫差死后,勾踐厚葬吳王而誅殺了太宰伯嚭。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