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州五華,北大高才生華關駐村扶貧不到兩月,村里兩條水泥路通車了;在揭陽揭西,殘疾人陳益武開網店急需的10萬元資金缺口不到兩月貸款就落實到位;在東莞市寮步鎮(zhèn),“千名黨員扶千戶”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兩學一做,基礎在學,關鍵在做。在南粵大地上,廣大扶貧黨員干部將扶貧一線作為錘煉黨性的平臺,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讓黨員、干部在扶貧攻堅這個大戰(zhàn)場檢驗學習成效。
連日來,記者奔赴粵東西北多個扶貧點實地深入采訪,就在采訪中途,驚聞肇慶市委辦扶貧干部沈海鴻在駐村扶貧期間遭遇車禍不幸去世。在扶貧攻堅工作的戰(zhàn)場上,一批批“沈海鴻”式的黨員干部仍在為百姓早日脫貧,過上幸福的小康生活努力奮戰(zhàn)著。
扶貧攻堅 關鍵在支部
梅州五華縣里塘村四面均被其他村包圍,是典型的“村中村”,交通十分不便,村里共283戶1221人,貧困戶44戶167人,貧困發(fā)生率高達13.7%。
華關,36歲,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yè),掛職擔任梅州五華縣轉水鎮(zhèn)里塘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扶貧,對他而言,是一個充滿感情和激情的戰(zhàn)場。
在農村,村黨支部是村里的“主心骨”,是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橋頭堡”。“今年把‘兩學一做’和扶貧攻堅工作結合起來,就是要進一步激發(fā)全體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fā)大家不忘初心、勇于奉獻的共產黨員本色。”摸清村里情況后,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華關開出了精準扶貧的第一張“藥方”——建強村黨支部,為增強基層黨建工作的系統(tǒng)性和實效性,華關制定了《里塘村抓黨建促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施方案》,并提出了具體辦法:堅持每周一學,提高村黨員干部的政策理論水平;召集村兩委干部專題學習中央和省委精準扶貧的政策部署;建立黨員微信交流群,開通村微信公眾號,搭建村務公開平臺和黨員學習交流平臺。
不僅在梅州五華,在湛江、茂名、韶關等地“兩學一做”也都是精準扶貧的重要助推器。
脫貧致富 黨員勇當“領頭雁”
基層黨員干部一直是扶貧的中堅力量。河源市和平縣優(yōu)勝鎮(zhèn)新聯(lián)村,鼓勵致富能手黨員、能人種植示范戶開展貧困戶幫帶活動,以活動帶動一個自然村、輻射整個行政村。新聯(lián)村黨員陳金通自己種植了50畝優(yōu)質稻米,收成很好,他將取得的經驗向困難群眾介紹,帶動30多戶貧困群眾戶均增收1000元。
在東莞市寮步鎮(zhèn),為切實找準做合格黨員與精準扶貧的結合點,當地大力開展“千名黨員扶千戶”活動,由鎮(zhèn)領導班子成員帶隊,一名黨員干部探訪一戶困難家庭,一對一結對幫扶1000名本地低保戶、在鄉(xiāng)五保戶、困難優(yōu)撫、低保邊緣戶、困難黨員和困難退伍軍人。每名黨員干部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入戶探訪,重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主動走訪慰問。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