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里逃生的晏福生
1936年10月,腹背受敵的紅二方面軍計劃北進會合紅一、紅四方面軍協(xié)同作戰(zhàn)。
紅十六師政委晏福生和師長張輝奉命率部擔任紅二方面軍右縱隊前衛(wèi)。從徽縣出發(fā)后,師長張輝在10月5日的戰(zhàn)斗中犧牲。10月7日清晨,部隊到達禮縣羅家堡,突遇兩路敵軍阻擊。晏福生指揮部隊利用有利地形實施反擊,與敵展開殊死拼殺,終于打退敵人。眼看軍團部隊就要全部通過了,晏福生指揮部隊邊打邊撤。
就在這時,晏福生的右臂被敵機轟炸的彈片擊中,鮮血直流。為了不拖累其他同志撤退,晏福生用左手掏出密碼本交給警衛(wèi)員,掙脫攙扶他的警衛(wèi)戰(zhàn)士,縱身跳下身旁的陡坡。軍團長陳伯鈞、政委王震知道晏福生負重傷、被敵人包圍的情況后,立即派一個營打回去營救晏福生。但是,部隊沒有找到他。大家都以為晏福生犧牲了,軍團長陳伯鈞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十六師政委晏福生同志陣亡。”
其實,晏福生并沒有犧牲,他忍著劇痛藏進龍池灣山坡下的土窯洞。敵人撤走后,晏福生找到一戶窮苦人家過了一夜,第二天就拖著負傷的身體追趕部隊,歷經(jīng)半個多月艱難尋找,終于在通渭縣境內(nèi)找到了紅四方面軍紅三十一軍的部隊。
晏福生的傷臂沒有得到及時治療,不得不做了截肢手術(shù)。
1955年,晏福生被授予中將軍銜。
三度截肢的鐘赤兵
1935年2月,中央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的圍堵,毛澤東決定二渡赤水,回師黔北,殺個回馬槍。毛澤東把奪取婁山關(guān)的主攻任務(wù)交給了紅三軍團。當時紅三軍團有4個團,鐘赤兵任紅十二團政委。
婁山關(guān)戰(zhàn)斗打響后,鐘赤兵帶領(lǐng)戰(zhàn)士們與貴州“剿共”總指揮王家烈的“雙槍兵”展開激烈搏殺。拼殺之中,敵人的子彈擊中了鐘赤兵右小腿,血如泉涌。鐘赤兵拖著傷腿趴在石頭上指揮,堅持不下火線。
紅軍占領(lǐng)遵義城后,為鐘赤兵治傷的醫(yī)生認為必須截去小腿。三個半小時的手術(shù)過程對鐘赤兵來說極其痛苦,豆大的汗珠從他的臉上、身上直往下淌,浸濕了衣褲。由于醫(yī)療條件太差,加上貴州的天氣陰冷潮濕,導致鐘赤兵的傷口感染。醫(yī)生又先后給鐘赤兵進行了兩次截肢手術(shù),最終把整個右腿截去。
半個月內(nèi)進行三次截肢手術(shù),這是何等的痛苦!但是,鐘赤兵不僅活了過來,還靠著頑強的意志,隨中央紅軍爬雪山、過草地,到達了陜北。
1955年,鐘赤兵被授予中將軍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