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評論】讓翻日歷成為一種文化熏陶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文藝評論】讓翻日歷成為一種文化熏陶

臨近年終歲末,多家出版社紛紛推出明年的日歷圖書。它們或配以名家書畫,古樸雋永;或輔以唐詩宋詞,韻味綿長;或手繪博物圖譜,可識鳥獸草木之名。一些設計精致、印刷考究的文化日歷,銷量甚至超過暢銷書。據(jù)業(yè)內(nèi)人士介紹,目前最暢銷的文化日歷年銷量可以達到近30萬冊,許多文化日歷的年銷量達到5萬冊以上,遠超通常只能發(fā)行三五千冊的普通圖書。

紙質(zhì)日歷曾經(jīng)是生活的必需品。日歷上勾畫著親人的生日,記錄著當天的故事,每過一天,就把日歷翻過一頁,成為一個平凡而又充滿儀式感的動作。然而,如今人們越來越忙,電子日歷越來越方便,紙質(zhì)日歷逐漸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翻日歷”成了“老皇歷”。

文化日歷的出現(xiàn),讓紙質(zhì)日歷又重新回歸人們的視線之中。與指導“宜嫁娶”“忌動土”的皇歷不同,也與紙張粗糙、印著生活小常識的日歷迥異,文化日歷無論在題材選擇還是裝幀設計上,都更為貼合當下讀者的需要。最先帶動文化日歷熱潮的《故宮日歷》,每一日搭配一張精美的文物圖片,就連書中用字都集自經(jīng)典碑拓;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的《本草養(yǎng)年日歷》,從明代彩繪本《食物本草》中挑選幾百種瓜果、谷物、禽肉等,按照氣候遞變依次呈現(xiàn),食材與季節(jié)的關系一目了然。

人們?nèi)钡牟皇侨諝v,而是文化。有一則文化日歷的廣告這樣說:“如果你沒有時間閱讀一本完整的書,那不妨利用碎片時間,每天花5分鐘看看日歷,用365天來熟悉一個新的知識領域。”每天瞥一眼文化日歷,人們多數(shù)時候或許并不是為了查找今天是何月何日,而是借此放松身心,感受一絲自在與閑適。在某種意義上說,文化日歷的實用價值已經(jīng)微乎其微,其屬性其實更接近于以時間為核心概念的工藝品。正因此,有很大比例的文化日歷成為饋贈親友的新年禮物。即使選擇自用的讀者,因為這些日歷印制得實在太精美,很多人也不忍心在書頁上留下任何字跡。

從幾年前《故宮日歷》的一枝獨秀,到現(xiàn)在《紅樓夢日歷》《漢字之美》《生肖日歷》等百花齊放,讓市場的歸市場,文化的歸文化,一本小小的日歷也可以折射出社會生活的百態(tài)。然而,文化日歷是否能一直“火”下去,多年之后還有多少日歷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最終還將由創(chuàng)意和文化來決定。

責任編輯:潘攀校對:葉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