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清晨6點,重慶市涪陵區(qū)青羊鎮(zhèn)安鎮(zhèn)7社17歲的魏詩語,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當起了家”。去學校前,她得自己做好早飯,還得慢慢喂癱瘓在床的媽媽吃飯。父親去世十多年來,魏詩語的每一天都是在這樣的緊張忙碌中度過,沒有節(jié)假日,沒有買過一件小玩具,甚至舍不得買一本課外讀物。但她每一天都細心照顧著病床上的媽媽,總是有辦法把她逗得開開心心的。
在涪陵區(qū)開展的“孝敬立身、綻放生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系列活動中,十余年如一日孝老敬親的魏詩語成了全區(qū)中小學生的榜樣。涪陵區(qū)希望通過倡導孝老敬親,將“孝敬”融入學生成長發(fā)展過程,讓“百善孝為先”成為每個人共同的價值追求。全區(qū)中小學每年都會邀請學生家長共同開展“家風家訓家規(guī)”“感恩父母”“曬曬我的全家福”等系列主題活動。在文明禮儀系列教育活動中,邀請10萬對家長和學生共同簽訂了以“慈孝”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禮儀承諾書,全區(qū)還評選出40名孝老敬親的優(yōu)秀家長作為孩子們學習的榜樣。
陳肖祥的爸媽都是涪陵區(qū)的志愿者,他從小就經常跟他們一起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上小學后,他更是多次參加涪陵區(qū)“愛心無限”志愿活動。當年跟爸媽一起去福利院的時候,陳肖祥還很小,做不了什么事情,只能干干撿垃圾的小事情?,F在他不僅能陪福利院的孤寡老人聊天,還能表演節(jié)目、種愛心樹、和福利院的小孩子們一起玩,送給他們好看的兒童故事書。“我爸媽都是志愿者,我也是,所以我是‘志二代’。”陳肖祥說,“我做的都是很小的事,但是做這些事讓我很快樂。”
“孝敬立身”讓家庭變得更和諧,也讓社會變得更文明。涪陵區(qū)荔枝街道建涪社區(qū)孫蓉、楊忠明夫婦慈孝傳家,一大家子不僅自己過得歡樂祥和有滋有味,還都特別樂于助人。2007年,孫蓉召集親人和朋友組成了涪陵區(qū)第一個民間志愿者隊伍——涪陵志愿者大隊。由孫蓉夫婦牽頭的志愿者大隊現在已發(fā)展到330多人,還帶動了100多個志愿者家庭常年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孫蓉家庭也成為12月12日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表彰的全國文明家庭之一。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