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我一次次深情地凝視著手里的這把土。
它遇風(fēng)化作塵,遇雨輾作泥。就是這捧紅色的泥土,在掩護(hù)中央紅星縱隊強(qiáng)渡湘江的一次次槍林彈雨里,它像槍和彈藥一樣,一直珍藏在每個紅軍戰(zhàn)士的口袋里,須臾不離。
在客家人心中,這把土高貴而神圣,被好多人叫做“老娘土”。思念家鄉(xiāng)的時候看一看,如同看到母親的笑臉;疲勞的時候聞一聞,如同聽到妻子的呢喃。懷揣這把土,他們期待著,即使走的再遠(yuǎn),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他們還是想著有一天早日回到家鄉(xiāng)。好多人離家時把門鎖好,用油布把鑰匙包起來,生怕有一天回來時,鑰匙生銹了打不開家門……
翻開歷史的檔案,在紅34師的隊伍里,有兄弟、有父子、有夫妻、有師生,為了不再受到剝削和欺凌,為了翻身當(dāng)家作主人,為了一個叫做革命的事業(yè),他們一步三回頭地背離著家鄉(xiāng)的方向出發(fā)。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從此,他們向著信仰開始一次偉大的遠(yuǎn)征。把一捧捧飛揚的家鄉(xiāng)土灑在了異地他鄉(xiāng),把心中的小家土樓化作了夢的大家園,化作了將來可愛的新中國。
穿過80年歲月之河的漫漫長堤,拜謁那一座座芳草凄凄的墓碑,我祈禱他們的魂靈找到了回家的路,想象他們正在享受著用生命換來的天倫之樂!
“男兒立志出鄉(xiāng)關(guān),學(xué)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首悲壯的長吟從歷史深處傳來,凄涼而悠遠(yuǎn),意味而深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