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年前的1952年2月10日,在河北省保定市,兩名領(lǐng)導(dǎo)干部被槍決。正義的槍聲,猶如千鈞霹靂,震驚國人,也震懾了不少領(lǐng)導(dǎo)干部,并以“新中國反腐第一槍”載入史冊。
“紅小鬼”變成了“大貪官”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共中央決定開展的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運動中,清除了黨和國家干部隊伍中的一批腐敗分子,共計判處死刑42人、死緩9人、無期徒刑67人、有期徒刑9942人。
被槍決的劉青山和張子善,前者是中共石家莊市委副書記(曾任天津地委書記),后者是天津地委書記(曾任天津地區(qū)專員)。兩人都“根正苗紅”,但都蛻化變質(zhì)了。
劉青山時年36歲,雇工出身,1931年入黨。在1932年參加農(nóng)民暴動時才16歲,這次暴動,整支隊伍犧牲17人,他死里逃生,人稱“紅小鬼”。張子善時年38歲,出身于貧寒之家,1933年入黨,1934年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在獄中雖受嚴(yán)刑逼供而堅貞不屈,直到1937年“七七事變”以后出獄。兩人都經(jīng)歷了革命戰(zhàn)爭的長期考驗,都是鋼鐵炮彈都打不倒的英雄好漢。
然而,他們在“不拿槍的敵人”和“糖衣炮彈”面前打了敗仗,由人民公仆變成了人民公敵。兩人的主要犯罪事實是:貪污、盜用飛機場建筑款、治河款、救災(zāi)糧、民工供應(yīng)糧、干部家屬救濟糧,以及盤剝克扣民工工資、騙取銀行貸款、倒買倒賣鋼材和木材等,違法金額共計171.6億多元(舊幣,折現(xiàn)幣171.6萬多元)。為了逃避罪責(zé),張子善還親手焚燒單據(jù)378張。
1951年10月天津地區(qū)行署一名副專員向河北省委組織部舉報以后,河北省委和華北局就認(rèn)真進行調(diào)查處理。經(jīng)報請周恩來總理批準(zhǔn),河北省公安廳于11月29日依法逮捕了張子善,于12月2日依法逮捕了出訪回國的劉青山。河北省委于12月4日作出了開除劉青山、張子善黨籍的決議,并于12月14日向華北局提出了處理意見:“我們一致意見處以死刑。”華北局研究以后,于12月20日向黨中央提出了處理意見:“我們原則上同意,將劉青山、張子善二貪污犯處以死刑或緩期二年執(zhí)行。”黨中央、毛澤東在提請黨外民主人士傳閱有關(guān)材料并聽取他們對量刑的意見以后,決定同意河北省委提出的處理意見。
1952年2月10日上午,河北省人民法院在保定市東關(guān)大校場召開了有兩萬多人參加、近二十萬人收聽實況廣播的公審大會。河北省主席楊秀峰宣布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核準(zhǔn)令:判處劉青山、張子善死刑,立即執(zhí)行,并沒收本人全部財產(chǎn)。
伏法以前,劉青山在遺言中說:“拿我做個典型吧,處理算了,在歷史上說也有用!”張子善的遺言是:“傷痛!萬分傷痛!現(xiàn)在已經(jīng)來不及說別的了,只有接受這血的教訓(xùn)!”——“紅小鬼”變成了“大貪官”,變成了反面教材。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