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單位風氣正不正,直接影響著班子的凝聚力,影響著干部隊伍的戰(zhàn)斗力,影響著單位甚至地區(qū)的全面建設。風氣正,萬事興。反之,干部就會情緒渙散,離心離德,單位建設很難出成績,地方建設很難強根基。因此,領導干部往往都把培養(yǎng)和營造單位良好風氣,作為開展工作、開創(chuàng)局面的首要任務和重要工程來抓。要培養(yǎng)和營造單位的良好風氣,領導干部應從“四維”發(fā)力,讓廣大干部成為營造良好風氣的中堅力量。
從自身形象的維度影響干部。古語有云:“屋漏在下,止漏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同理,有的單位之所以風氣不正,“風源”不在一般干部,而是來自于領導干部。因此,要培養(yǎng)和樹立單位的良好風氣,領導干部必須先端正自己的作風,依靠自身的良好形象影響身邊干部。首先,領導干部的政治信念決定著其影響力的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領導干部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態(tài)度堅決,廣大干部就有了主心骨,就不會被歪風邪氣所惑,單位才能充滿正氣。其次,“政者,正也,己不正焉能正人?”只有嚴于律己,率先垂范,才有資格規(guī)范和約束別人。領導干部應牢記黨的宗旨,實踐黨的宗旨,以實際行動帶動和促進單位風氣的凈化。第三,領導干部無論對上對下都要以誠相待,表里如一,不以親疏定取舍,不以遠近論功過,搞“合家歡”,不搞“兄弟樂”。
從教育管理的維度幫助干部。加強教育,創(chuàng)新管理,是單位健康發(fā)展的需要。領導干部要靠大道理引導人、塑造人。大道理雖然“大”,但它大得“實”,大得有理、有力、有據,只要我們把大道理與我們的工作和人們的思想實際聯系起來,將深奧的道理通俗化、選擇的事例日常化、使用的語言大眾化,廣大干部就能夠接受。需要注意的是,講大道理既要防止“空對空”,照本宣科,空話、套話連篇;又要防止“地對地”,就事論事,局限于狹小的圈子,由事及理的那層“窗戶紙”始終捅不破,達不到教育干部的目的。同時,領導干部要靠批評教育幫助干部。必須堅持“兩點論”,既要充分肯定成績,也要大膽指出問題。批評要使人信服,講問題要切合實際,不憑主觀印象,更不無限上綱。只有讓被批評者聽得進,接受得了,才能達到教育幫助的目的。
從“無形效益”的維度熏陶干部。任何工作都會產生“有形”與“無形”兩種效益。前者是指工作的結果所產生的直接影響,后者是指工作方式方法及途徑所產生的“無形效益”。工作的“無形效益”對干部隊伍內的風氣,即“軟環(huán)境”和群體的情緒,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無論組織什么活動,除了參與的直接目的外,更多的還是為了增強單位的團隊意識,活躍單位的氣氛,增進單位內部和單位間的友誼,培養(yǎng)一種頑強拼搏的作風,這些就是“無形效益”。領導干部在尋求“有形”效益的同時,應當對“無形效益”的重要性引起足夠的重視,將其放到與有形效益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來對待,以培養(yǎng)和樹立單位的良好風氣為目標,造就盡可能優(yōu)化的“軟環(huán)境”。
從關心理解的維度感染干部。有的單位風氣不好,伸手要功要獎的多、提條件講價錢的多,除了干部思想覺悟因素外,與領導者的工作作風也有一定的關系。正如有的同志所說:“領導不替我們著想,只有自己想著自己;領導不關心我們,只有自己關心自己。”話雖不對,卻也說出一般干部的心聲。領導干部都很忙,每時每刻都想著干部很難做到,但對民意要始終有正確的把握,要把干部關心的涉及切身利益的大事時刻掛在心上。關心干部,也是領導干部的根本職責所在。所以,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把干部的意見和呼聲作為第一信號,說實話,辦實事,用實招,求實效,切實為廣大干部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學習、生活環(huán)境和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在干部隊伍內形成感情耦合,進而促進形成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環(huán)境和氛圍。
單位有好風氣,干部才有好作為;干部有好作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正確有效地貫徹執(zhí)行,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才能得到有效維護,為基層、為群眾的服務水平、服務質量才能得到充分保障。領導干部作為一個單位的“領頭羊”,要在營造單位良好風氣上花大力氣,通過自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抓黨風、促政風、帶民風,多為干部群眾辦實事,溫暖人心,凝聚力量。
(作者單位:宜昌高新區(qū)黨工委組織部)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
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學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