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搶救抗戰(zhàn)老兵口述史
2015年4月初,吉林省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辦公室等機構聯(lián)合發(fā)起了搶救《抗戰(zhàn)老兵口述史》文化工程,對在冊抗戰(zhàn)老兵實行全覆蓋尋訪。曹保明帶領63名志愿者,在全省九個地區(qū)鄉(xiāng)(鎮(zhèn))對兩百多名抗戰(zhàn)老兵進行了考察、調研、采訪。調研期間,只要有一絲線索,曹保明都不辭勞苦前往采訪,以獲取珍貴的第一手資料。5月1日,他冒著大雨前往老兵張林家時,老人的棺材都準備好了,曹保明含淚記錄了老人的口述史……還有老兵王明,接受志愿者們采訪十天后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工程進行到后期,百分之八十的整理材料反饋回來時,曹保明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些“材料”(口述史)大部分是在老兵口述錄音的基礎上原封不動地交上來的,很多內容都一片混亂,在毫無順序的述說原稿,根本無法閱讀。這怎么行?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重新組織,重新編輯,重新回爐。曹保明決定親自動手,決不能放棄這批珍貴的遺產。他立刻帶上這些“原始”的各式各樣的口述初稿,買了一堆方便面,用麻袋背著,找了一家小旅店,他把手機一關,門一鎖,就開始了日夜的奮戰(zhàn)……遇到看不懂的口語、地名、番號,他就立刻打開手機直接詢問采訪者本人。這期間曹保明不斷叫來志愿者,把實在“改”不了的稿退給他們,讓他們重新去見老兵,去和老兵一一溝通,這種工作量簡直無法計算……那些日夜,曹保明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曹保明(左二)采訪抗戰(zhàn)老兵孫庭江(左三)。圖片來源:吉林省文明辦
曹保明采訪抗戰(zhàn)老兵張杰。圖片來源:吉林省文明辦
一切都是為了老兵口述文化遺產的真實、科學、完整,而又具有文獻和檔案價值,經過兩個星期的日夜奮戰(zhàn),《抗戰(zhàn)老兵口述史》終于成稿。全書共記錄了121名老兵的口述史,其中老兵陳同安、孫庭江還在2015年9月3日應邀去北京參加慶祝“9·3”勝利閱兵式。
搶救抗戰(zhàn)老兵口述史這項工作共召開了三次中期工程推進會,經過多次審稿、修定,最后完成。全書共上下兩卷,上卷為“口述史”,下卷為工程的文件、工作圖片和歷史圖片,共60多萬字,1000多張圖片。這部記錄紅色文化記憶的珍貴文本、重要文獻,已交由吉林省檔案局接收入檔。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