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也喜愛大家庭中暖融融的氣氛,和孩子們在一起,他總是無比開心。他平常沒什么話說,但跟孩子可有話說了,逗呀、抱呀。在鄧小平晚年時,卓琳“規(guī)定”孫輩每天定時要看爺爺,要來親爺爺,要來在爺爺面前坐一坐。每天老爺子還沒起床,卓琳就把孫輩抱到他被窩里去陪老爺子。“他呀,最喜歡跟小孩玩了。小孩在他辦公桌底下玩啊鬧啊,他有事則專心地做自己的事,沒事時就跟他們玩,或分發(fā)給他們一些巧克力。”在孩子中間,鄧小平說話不多,可他的品格卻深深影響著孩子們,既親切又威嚴。
鄧榕新著《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問世時,接受過一次聯(lián)合采訪。說起她的家,鄧榕情不自禁:“這本書的署名是我,可它卻凝聚著我們?nèi)胰说男难?。全家人齊動手,大家都為我搜集相關的歷史資料。母親對我的寫作特別支持,有些問題只有她知道,她就一點兒一點兒給我耐心地講,許多她認為是重要的內(nèi)容,她都一一認真地寫出來,她畢竟是80多歲的老人了。待我把她老人家提供的內(nèi)容寫出來后,她還要再次認真審讀。她曾認真地對我說過,劉待史實一點兒也不能馬虎,你筆下寫出的東西,要對歷史負責。”
“打磨”了9年之久的大型故事電影片《36小平》在全國600多家影院同時公映,觀眾深切感受到鄧小平的人格魅力所帶來的心靈震撼。盧奇是目前大家公認的最酷似鄧小平的特型影視演員。一次攝制組到鄧家大院拍戲時,有人指著盧奇問卓琳:“你看他像不像?”卓琳凝視著盧奇說:“沒見過老爺子的人一定說很像,我與老爺子生活了這么多年,還是說他像。”老人還熱情招待了劇組,指著一把椅子說,老爺子就坐這把椅子。片子出來后,卓琳認為演得不錯,下了功夫,銀幕再現(xiàn)了小平的晚年風采。
晚年的卓琳對待生和死的問題非常坦然,她多次和子女討論身后事。她說,我的骨灰撒在小河溝里就行了,不要給國家添什么麻煩。她很早就填寫了角膜捐獻志愿書。
鄧小平終因帕金森病晚期并發(fā)呼吸功能衰竭、搶救無效而停止跳動那顆偉大的心臟。很長一段時間,卓琳沉浸在綿綿的哀思之中,她再也見不到相濡以沫的身影了,再也聽不到熟悉而魅力無窮的聲音了。當國人、家人還沉浸在悲痛之中,當人們還在思考如何向老人家表達最深切的哀思時,卓琳向家人、向子女們提出了一個要求:一切要以中央的決定為準,你們不能提出高于中央標準的要求。于是,喪事從簡,她在家里沒有設靈堂,只是將鄧小平的書房簡單布置了一下以方便親友悼念。
“到香港自己的土地走一走,看一看”與“親眼看一看中國人民的小康生活”這兩個心愿,成了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遺愿。與鄧小平相伴一生的卓琳替他兌現(xiàn)了這心中的夢想。每逢祭日,卓琳預先買些花瓣,在院子里拋撒,邊撒邊喊——“老爺子,給你撒花了,你聽見了沒有?”這情這景,令人動容。在接受采訪時,她說:“他去世了,我們?nèi)胰硕己鼙В沁@是自然規(guī)律,你也沒辦法。每年他的生日,我們?nèi)胰诉€像他活著一樣,大家一塊兒給他過生日,紀念他。”她還透露,每到過年過節(jié),江澤民同志要么親自來看望,要么電話問候。
如今,卓琳在兒女和孫輩們的簇擁下安享幸福的晚年。每天早飯后,卓琳要聽上一會兒京戲,這是她一生的愛好。小時候,她家里有一部老式留聲機,還有百代公司出版的很多京劇名家唱片;每天放學后,她都會仔細地聽上幾遍,從中了解到不少戲曲知識。幾十年過去了,如今,老人對京劇的熱情依然不減當年。她訂了不少戲曲雜志,電視上只要有戲劇節(jié)目,她一般是要看的。
鄧小平生前關心和愛護高雅國粹藝術,支持“十足的戲迷”卓琳看戲,卓琳每次去看戲鄧小平都是知道的,因為卓琳總是向老爺子“請假”,以免老爺子掛念。鄧小平只要不太忙也會問問哪個劇場、看什么戲。卓琳看完戲后只要老爺子沒睡著,她就“匯報”李少春和杜近芳等表演得如何精神、如何獲得全場喝彩等等。程派傳人李世濟有時也應邀到鄧家匯報京劇的情況,去送些自己的錄音、錄像帶。當然,只要有可能,卓琳必勸老爺子去看戲,鄧小平對許多劇的內(nèi)容也很熟悉。卓琳非常關心老戲新演,如戰(zhàn)友京劇團排演《白衣渡江》和《柳蔭記》時,從經(jīng)費到演出她都給予具體幫助。
卓琳還喜歡聽評書,她曾請人幫忙找了很多諸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等評書的錄音帶,沒事的時候就聽上幾段。在中國的古典文學名著中,她尤其喜愛的是《紅樓夢》,其中不少精彩段落還能背下來。自己不但訂閱了《紅樓夢研究》,還多次為“紅學”研究捐款。
近些年來,卓琳還設法為家鄉(xiāng)做點事情。她多次為云南宣威的“希望工程”捐款,并一次同姐姐浦代英聯(lián)名致函家鄉(xiāng)領導說:“……我們雖然離開家鄉(xiāng)數(shù)十年,但對家鄉(xiāng)人民還是念念不忘,尤其兒童教育問題是我們最關心的事。我們現(xiàn)已年邁,常以不能為家鄉(xiāng)多作貢獻而內(nèi)疚……”還隨信寄出了2600元錢給家鄉(xiāng)的“希望工程”以表心意。
小平走了,但小平時代還在延續(xù),“春天的故事”已延伸進21世紀。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