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期待,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接棒二十國集團主席國時即指出方向——
“能否夯實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的基礎、擺脫危機影響?能否把握科技進步和新工業(yè)革命的歷史機遇、引領世界經濟邁向新一輪增長?答案取決于我們的共同選擇和共同行動。”滄海橫流,方顯大國擔當。
4次協調人會議、3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多次專業(yè)部長會議……作為東道主,中國積極推動各方會診全球經濟,聚焦問題挑戰(zhàn),提出應對之策。
善醫(yī)病者,必醫(yī)其受病之處。
在中方推動和引領下,峰會瞄準全球經濟“病灶”,凝聚起一系列重要共識——
針對各國政策出現的分化,峰會呼吁各方加大宏觀政策協調力度,提振市場信心;
針對新舊動力轉換青黃不接,峰會承諾從創(chuàng)新和改革中挖掘新動力,開辟新路徑,實現強勁、可持續(xù)、平衡、包容增長;
針對世界經濟中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峰會承諾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經濟抗風險能力;
針對貿易投資低迷和保護主義抬頭,峰會強調推動重振投資和貿易兩大引擎,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針對發(fā)展鴻溝仍未消除,峰會承諾二十國集團率先行動,引領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合作。
“自擔任二十國集團主席國以來,中國在設定峰會主題、確定重點議題、提出合作倡議、推動形成共識方面發(fā)揮出了卓越的領導力。”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說。
推動世界經濟走出泥潭,除了共識,還需要明確增長的動力、路徑。
這是將自身創(chuàng)新理念和實踐經驗貢獻給全球增長大局的有力行動——
中方把創(chuàng)新增長方式定為杭州峰會重要議題,推動制定《二十國集團創(chuàng)新增長藍圖》及創(chuàng)新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成果文件,為杭州峰會打上了深深的“創(chuàng)新”烙印。
為何要推動二十國集團圍繞創(chuàng)新采取行動?工商峰會上,習近平主席一語中的:“創(chuàng)新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
土耳其智庫經濟政策研究基金會主席居文·薩克認為,中國將“創(chuàng)新”寫入峰會主題,進一步強調創(chuàng)新驅動和科技進步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性,這將使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變得更加多元、更加持久。
這是推進結構性改革、標本兼治促增長的有力行動——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后,各經濟體不斷出招,但全球經濟仍陷入“低增長困境”,貨幣、財政等周期性政策不僅邊際效應遞減,其負面效果也日益顯現。
究其原因,還是世界經濟在結構上出了毛病。
“我們要針對全球經濟增長低迷的突出問題,在宏觀政策上進行創(chuàng)新,把財政貨幣和結構性改革政策有效組合起來。”習近平主席的倡議贏得各方高度認同。
制定結構性改革優(yōu)先領域、指導原則和指標體系,在二十國集團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這是將二十國集團從先前的應對危機、協調采取政策擴張需求,引導到關注解決危機背后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上來。”國際關系學院國際經濟系副主任羌建新說。
針對被3200多個雙邊協定所分割的國際投資領域,中方推動制定《二十國集團全球投資指導原則》。這一全球首個多邊投資規(guī)則框架,填補了國際投資領域空白,將大大促進各方開展跨境投資合作。
“20年前甚至15年前,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國等西方發(fā)達國家,如今中國被認為是世界上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俄新社發(fā)表評論說,中國在杭州峰會上推動改革二十國集團,使其成為全球增長和發(fā)展的得力工具,展現了明智且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現代化,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可循。中國的發(fā)展注定要走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