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洞察問題所在,提出措施,不失為減少創(chuàng)新失誤、降低改革成本的良策。扶貧攻堅的路上、全面從嚴治黨的途中,人人都可以是洞察問題的睿者、見微知著的智者。
前不久,一位在換屆中即將退出領導班子的局長向組織和繼任者遞交了一份“問題清單”,內容涉及以往工作中的“失誤”和下一步工作中暗藏的問題。組織對此給予肯定,繼任者也心懷感激。
俗話說,成績不說跑不了,問題不說不得了。離任交接不居功自傲,把個人“失誤”當教訓,不讓他人“跌倒”在同一條河里;把潛在的問題擺在桌面上,不讓繼任者因暫時不熟悉“戰(zhàn)況”而“觸雷”,更有利于其縮短崗位適應期,盡快實現(xiàn)角色轉換。換屆見赤誠,這份“問題清單”如同一束光照亮遠方,彰顯了一名黨員、一名領導干部對黨的事業(yè)的忠誠之心和擔當精神。
實踐告訴我們,若能早早發(fā)現(xiàn)問題,處置起來常常事半功倍。因為早發(fā)現(xiàn)問題,就能早掌握主動權,能做到不因“泰山崩于前”失神改色,不以“麋鹿興于左”亂意分心?!稘h書·霍光傳》講了這樣一則有趣的故事:某客人勸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聽,后果失火,鄰居相救幸未成禍,主人“殺牛置酒,謝其鄰人”,而不及此客人,眾人紛紛質疑其公平性——“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由此可見,事前洞察問題所在,提出措施,不失為減少創(chuàng)新失誤、降低改革成本的良策。扶貧攻堅的路上、全面從嚴治黨的途中,人人都可以是洞察問題的睿者、見微知著的智者。
實際工作中,個別領導干部面對組織調整抱怨埋怨,工作交接隱瞞問題,甚至“使絆子”;有的因退出領導班子有牢騷,對待問題隔岸觀火、任其泛濫;有的離任時交接只點表面問題,怕點明問題實質掩蓋了政績。種種心態(tài)表明,這些人對黨的忠誠摻有水分,對組織存有戒心,擔當二字也就無從談起。
知責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任者,大丈夫之終也。優(yōu)秀的黨員領導干部應當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對黨和人民忠心耿耿,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能話到嘴邊留半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給繼任者設“陷阱”打埋伏。
相傳北宋司馬光在洛陽閑居的時候,家里缺錢,急需把一匹夏天會犯肺病的馬賣掉。他反復囑咐自己的管家,賣馬的時候把這個情況說清楚。修齊治平,道理皆同。把問題“埋”起來,瞞得一時,難藏一世。還是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征穩(wěn)馭舟”。當前,正值各種社會矛盾多發(fā)期和凸顯期,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qū)和攻堅期,又是換屆檔口潛性問題的滋生爆發(fā)期。干部有任期,黨員責任和義務無窮期。無論轉崗、離崗,領導干部都要以愛黨憂黨、興黨護黨的忠誠初心,形成上下同欲、接力同行的強大合力,勇于擔當,勇做時代的勁草、真金,讓一切困難、矛盾和問題成為治國理政的鋪路石。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