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軍長征隊伍中,以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居多。但在這支年輕的紅色隊伍中,卻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長征四老”。他們是紅軍中4位鼎鼎有名的老同志:徐特立、謝覺哉、林伯渠、董必武。
1934年10月,“四老”跟隨中央紅軍踏上漫漫征程。其中,徐老、謝老、董老編在中央紅軍干部休養(yǎng)連,林老擔任紅軍沒收征發(fā)委員會主任和總供給部部長。
長征途中,他們處處以身作則,與官兵同甘共苦,給年輕的紅軍戰(zhàn)士以極大的鼓舞。他們與成千上萬的紅軍戰(zhàn)士一起,在敵人重兵的圍追下,意志堅定,不怕艱苦,戰(zhàn)勝了饑餓、疾病的折磨,走過萬水千山,走過雪山草地,勝利到達陜甘根據(jù)地。
徐特立:年齡最大的“怪老頭”
徐特立,1877年出生,湖南長沙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
在漫長的革命斗爭生涯中,徐特立先后創(chuàng)辦了長沙師范學校、長沙女子師范學校、湖南孤兒院和延安自然科學研究院等各類學校,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蔡暢、田漢等都是他的學生。
長征出發(fā)時,徐特立已經(jīng)57歲,是參加長征的“四老”中年齡最大的一位。長征途中,徐老常常利用行軍路上和宿營間隙,教戰(zhàn)士們識字讀書,在異常艱難的行軍途中,帶給戰(zhàn)士們知識的營養(yǎng)和學習的樂趣。
據(jù)專門負責徐特立等老同志行軍安全的郭德琳回憶,大家把徐特立親切地稱為“怪老頭”:看到別人扔掉的破草鞋,他就會撿起來,有空時洗干凈、拆掉,把草條捆掛在桿子上挑著走??吹街車l沒有草鞋或者草鞋太破了,他就給人家一捆草條打草鞋。
雖然徐老年齡最大,但他很少騎馬,總把馬讓給體弱生病的戰(zhàn)士和女同志。
新中國成立后,徐特立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宣部副部長等職,1968年11月28日逝世。毛澤東親自在他的悼詞中加上“革命的一生,光榮的一生,偉大的一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