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苑殺敵勇 殉國英名揚 (四)
七七事變后,日軍加速向華北派兵。7月25日,日軍在經(jīng)過充分準備后對駐防平津的29軍大舉進攻。28日上午,日軍向南苑29軍軍部駐地發(fā)起總攻。宋哲元任命趙登禹為南苑方面指揮官,趙登禹召集在南苑的各部官長開會,鼓勵大家說:“軍人抗戰(zhàn)有死無生,盧溝橋就是我們的墳?zāi)埂?rdquo;
由于敵我力量相差懸殊,29軍傷亡較大,日軍從東、西兩側(cè)攻入南苑,雙方陷入肉搏戰(zhàn)。此時,趙登禹臨危不懼,指揮29軍衛(wèi)隊旅和軍訓(xùn)團學(xué)生隊,與日軍展開激烈廝殺。這時,部隊突然接到上級命令,要趙登禹指揮部隊后撤到大紅門一帶。日軍窺出趙登禹的意圖,搶先在南苑到大紅門的公路兩側(cè)架起機槍封鎖道路。趙登禹乘坐的車子行到大紅門附近被炸毀,他身受重傷,警衛(wèi)勸其撤退到安全地方,趙登禹不肯,帶領(lǐng)部隊向日軍反擊。這時,一枚炸彈飛來,炸斷了他的雙腿。趙登禹醒來含淚向傳令兵說:“軍人戰(zhàn)死沙場沒什么悲傷的,只是老母年事已高,受不了驚慌?;厝ジ嬖V她老人家,忠孝不能兩全,她兒子為國而死,也算對得起祖宗……”說完就停止了呼吸,時年39歲。
趙登禹與同在南苑戰(zhàn)斗中犧牲的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是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中國軍隊最早戰(zhàn)死疆場的兩位高級將領(lǐng),他們的壯烈犧牲,在全國引起了巨大震動,全國各地都舉行了悼念兩位抗日英烈的活動。宋哲元得知趙登禹犧牲的消息,捶胸頓足,失聲大哭,說:“斷我左臂矣,此仇不共戴天!”趙登禹的老上級馮玉祥得知他的死訊,更是悲痛不堪,揮筆寫下了《吊佟趙》詩,以寄哀思。延安軍民也為佟麟閣、趙登禹二將軍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毛澤東同志高度評價趙登禹等國民黨抗日將領(lǐng),稱贊他們“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范”。
為表彰趙登禹抗日殺敵、為國捐軀功勛,1937年7月31日,南京國民政府追贈趙登禹為陸軍上將。1946年,北平各界舉行公祭趙登禹儀式,在由李宗仁、馮玉祥等聯(lián)名發(fā)出公祭文啟中,對趙登禹做出了高度評價。何基灃奉馮治安之命到北平,將趙登禹和部分29軍陣亡將士忠骸,遷葬于盧溝橋畔西道口,實踐了“盧溝橋是29軍墳?zāi)?rdquo;的誓言。同年,北平市政府將北溝沿更名為趙登禹路,以示紀念。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對趙登禹為國捐軀的英勇壯舉做了表彰,確定趙登禹將軍為抗日烈士。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