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3月,四位中科院院士、著名科學家王大珩、王淦昌、楊家墀和陳芳允聯(lián)名向中共中央提出了“關于跟蹤世界戰(zhàn)略性高技術發(fā)展”的建議,鄧小平同志為此特別指示:“比事宜速作決斷,不可拖延。”這個建議被提交中央政治局討論。由于這個計劃的提出和鄧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所以這個計劃被命名為“863計劃”。計劃的全稱為:“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綱要”。
1987年2月,這項計劃開始組織實施。國家組織了200多位專家,選定了7個領域、15個主題作為中國高科技發(fā)展重點計劃。這是第一個由科學家倡議、政治家決策、中央政治局討論的科技計劃,是中國科技發(fā)展史上劃時代的大事。在匯報“863計劃”實施10年成果時,軍委副席張震同志曾說過:“如果不是小平同志及時決斷,我們將愧對子孫。”
“863計劃”有7個領域:生物、信息、自動化。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激光。10年后,“863計劃”為中國的科技發(fā)展史留下了一長串讓人欣喜的數(shù)字:共取得研究成果1200多項。其中,540多項達到國際水平;567項獲國家或部委級獎勵;獲國內外專利244項;對36項關鍵技術的評估分析,60%已進入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11%達到或保持了國際領先水平……
“863計劃”的組織實施,對于中國科技發(fā)展、科技體制改革乃至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有些國外戰(zhàn)略研究機構把中國“863計劃”及其未來走向的研究,作為預測未來世界技術發(fā)展的一部分。
“863計劃”十周年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十年前建議發(fā)展中國高技術的四位老科學家王大珩、王淦昌、楊家墀、陳芳允在會后合影。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