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退休了,就讓你退休,家務(wù)活我全包,說話算數(shù)!”
在32年的基層工作經(jīng)歷中,熊朝春走遍了千家萬戶。為了讓每個問題落到實處,他養(yǎng)成了記筆記的習(xí)慣。至今,他已經(jīng)記滿了73個筆記本。
2015年11月19日,熊朝春的筆記本從這一天起變成一片空白。
“好想看看丈夫在本子上寫給家人的話。”熊朝春去世后,王平鳳翻開筆記本,試圖尋找一些往昔的回憶。
那是2014年臘月十四,王平鳳50歲生日。
“我今天一定早點回來給你過生。”這天早晨,熊朝春笑著告別妻子,留下這句承諾。
傍晚6點,見丈夫還不回來,王平鳳撥通了他的電話。
“不好意思哈,手頭有急事。”熊朝春說完這句,便掛斷了電話。
望著一桌飯菜,王平鳳愣住了。
直到深夜12點,見熊朝春還沒回來,王平鳳失望了。
第二天,王平鳳才曉得,熊朝春是次日凌晨2點才回家的,僅僅吃了碗方便面。
王平鳳翻遍了丈夫所有的筆記本,卻沒有找到對她生日一星半點的記錄,甚至沒有一句對家人的話。
這次,王平鳳又失望了。
也許,王平鳳早就習(xí)慣了失望。
這些年來,王平鳳由最初的生氣、抱怨、無奈,最后變成了理解和心痛——他的家人們,大多經(jīng)歷了同樣的心路歷程。
“我們家出身貧寒,我老伴死得早,我有三個子女,兩個女兒都在農(nóng)村,只有朝春最有出息。朝春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從農(nóng)村娃兒走到今天的,非常不容易。”熊朝春的父親熊祿圣說,“兒子總是很忙,每次來看我,都是來去匆匆,很多次飯都做好了,一個電話,又被催走了。”
“我曾經(jīng)請哥哥幫我找一份收入高點的工作。結(jié)果,哥哥沒同意,勸我各人想辦法。”熊朝春的幺妹熊朝英說,開始她并不理解哥哥。后來,哥哥一心為民的心讓她逐漸改變了想法——越是親人,越不能搞特權(quán)。
“在我的記憶里,爸爸太忙了,他管我的時候太少太少。”兒子熊奇紅著眼睛說,在重慶讀大學(xué)那幾年,父親沒去學(xué)校看一眼,“我回開縣工作這3年,老爸和我們一家人好好在一起的時間屈指可數(shù),他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說好找個假期,一家人出去耍一回的,現(xiàn)在……”
“等我退休了,就讓你退休,家務(wù)活我全包,說話算數(shù)!”王平鳳永遠忘不了丈夫的這句溫情承諾。
可誰知,這句“說話算數(shù)”,再也算不了數(shù)了。
“老百姓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
2004年9月4日,開縣遭遇百年一遇的洪災(zāi)。
“老城的房屋陳舊,被水浸泡久了,隨時都有倒塌的可能,必須立刻組織群眾轉(zhuǎn)移!”熊朝春安排完搶險工作,第一個趕到大林村——災(zāi)情最嚴重的區(qū)域。
熊朝春頂著雨、佝著背,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戶疏散村民。
“大林村還有幾個老年人不肯走!”一位村干部說。
“必須把人救走。”熊朝春在齊腰的洪水中,向那幾戶人家趕去。
群眾疏散完畢,時針已指向次日凌晨3點。
這時,熊朝春被洪水堵在一處半淹的房頂上,他是從露出水面的窗戶,一步一步爬到房頂上的!
“當(dāng)時太危險了!”王安樹回憶說,由于老城的房子都很陳舊,被水浸泡久了,隨時都有倒塌的可能,“我現(xiàn)在還記得熊書記當(dāng)時只穿著一條短褲,手臂上到處是血口子,直到第二天上午才脫險。”
數(shù)年來,哪里工作最苦最累,熊朝春就會出現(xiàn)在哪里。
“熊叔叔,您為什么走得這么早?我還沒來得及報答您……”5月11日,開縣殯儀館,熊朝春的遺體前,開縣中學(xué)高二學(xué)生黃詩琴哭泣著。
“熊叔叔怕耽誤我學(xué)習(xí),一直不肯讓我去醫(yī)院看他,等我去看他的時候,他話都說不出來了,我沒能和熊叔叔說上最后一句話……”她抽泣著。
透過淚珠,黃詩琴回想起初見熊朝春的場景。
那是四年前,黃詩琴讀初一的時候。熊朝春了解到她因家庭貧困將面臨輟學(xué),承諾資助她完成學(xué)業(yè)。此后每一年,熊朝春都會給她交學(xué)費,買學(xué)習(xí)用具,購置衣物。
每逢寒暑假,黃詩琴都會在城里的“新家”住上幾天。
而今,熊朝春雖然去世了,但他對黃詩琴的承諾還在繼續(xù)。
彌留之際,他將資助黃詩琴的任務(wù)托付給了妻子王平鳳。
或許是從小出生在農(nóng)村的緣故,熊朝春素來對群眾非常體貼,他生前常說:“老百姓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
“要不是熊書記的幫助,我現(xiàn)在連房子都沒得住。”駟馬社區(qū)移民杜芝偉聽說熊書記走了,當(dāng)即痛哭起來。
原來,因為家庭變故等原因,杜芝偉生活非常困難。熊朝春在一次走訪中了解到情況后,立即東奔西走,對杜芝偉進行幫扶。
“我家的電視機是熊書記送的,這個廉租房,也是熊書記一手一腳置辦起來的!”杜芝偉哭著說,她每次遇到困難,都會給熊書記打電話,他總是想盡辦法幫助她。“我們非親非故,他對我們這么好!去年,熊書記住院回來,我還專門去他家看望,沒想到,這是最后一次見我的恩人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