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8)日,紅色場館社會教育理論與實踐座談會在北川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33名專家學者以及30多家紅色場館的負責人,圍繞紅色場館社會教育功能的發(fā)揮等議題,暢所欲言,深入研討。光明日報社副總編沈衛(wèi)星,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教授李后強,省社科聯(lián)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唐永進出席座談會。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學民主持座談會。
本次座談會由光明日報社、省社科聯(lián)、省社科院主辦,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lián)、省地震知識普及基地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承辦,主題是“重溫輝煌歷史,傳承紅色文化,拓展教育功能”。
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和紅色場館負責人回顧了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來的輝煌歷史,并圍繞如何充分發(fā)揮紅色場館展示中國發(fā)展道路和發(fā)展模式、講述中國故事的重要窗口作用,如何發(fā)揮紅色場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作用,怎么加強紅色場館建設等主題展開對話和討論,積極建言獻策。
通過充分的研討、交流,與會專家、學者紛紛表示:紅色場館是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的物態(tài)載體、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平臺,是世界認識中國的特有文化品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要有效策劃、組織一批社會教育活動,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激發(fā)人民熱愛黨、熱愛民族與國家的熱情,為增強黨的戰(zhàn)斗力、民族的凝聚力、國家的競爭力作出應有貢獻。
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學者還聯(lián)合發(fā)布了《紅色場館教育功能·綿陽共識》。
紅色場館教育功能·綿陽共識
2016年5月7至8日,由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發(fā)起的紅色場館社會教育理論與實踐座談會在四川省綿陽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33名專家學者和30個場館負責人,圍繞社會教育功能發(fā)揮進行了深入研討,達成以下共識。
一、紅色場館是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的物態(tài)載體
紅色場館傳承的精神深深植根于祖國優(yōu)秀文化,成為推動中華民族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井岡山精神、蘇區(qū)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是革命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突出反映;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蘭輝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是建設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嶄新表現(xiàn)。這些精神不斷強化和提升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
二、紅色場館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平臺
紅色場館所詮釋的精神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范疇,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弘揚紅色文化,能夠增強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不斷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三、紅色場館是世界認識中國的特有文化品牌
當今世界正發(fā)生著復雜而深刻的變化,挖掘和傳承本土文化,維護文化的差異性和民族性,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今天,紅色場館已成為展示中國發(fā)展模式、發(fā)展理念、發(fā)展道路勃勃生機的窗口,成為了世界人民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品牌。
四、紅色場館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紅色場館的陳列展示內容,凝固了革命精神,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超越時空、感知史實的客觀載體,詮釋著革命先輩和當代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愛國情懷、革命精神和道德訴求。所以,紅色場館要在新形勢下,更加有效地開展社會教育活動,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生動的歷史教材。
當今中國社會進入了變革轉折的關鍵時期,更加需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社會傳遞正能量。會議達成共識,成立紅色場館社會教育聯(lián)動機制,共同承擔起歷史使命,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倡導者、宣傳者和踐行者!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