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6年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他所在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參加審議。
二、樹立精準化理念
工作落實貴在精準。要牢固樹立精準落實理念,凡事注重具體和準確,工作精準到位、在一個個具體的點上解決問題,避免大而化之、籠而統(tǒng)之。
習近平向來重視精準發(fā)力的工作方式。2014年5月9日在指導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習近平指出:“要從細節(jié)處著手,養(yǎng)成習慣。如果對工作、對事業(yè)僅僅滿足于一般化、滿足于過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問題就會被掩蓋。”他還強調:“當前,干部群眾特別是基層群眾反映的作風問題都很具體,不能以原則應對具體,要一一回應,具體解決。”對于扶貧工作,習近平提出精準化理念,要求將精準化理念作為扶貧工作的基本理念,貫穿于扶貧工作的全過程。他指出:“扶貧開發(fā)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各地都要在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上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qū)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
工作要精準,不能滿足于提些一般性的原則要求,要把工作細化深化具體化。沒有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只會提原則性的要求和空洞的口號,不僅什么問題也不能解決,而且還敗壞了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優(yōu)良黨風。習近平指出:“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不采華名,不興偽事”,不能把計劃、方案停留在文件中;不能讓政策、規(guī)劃沉睡在柜子里。“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路不走不到,鐘不打不響,事不為不成。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從可行性出發(fā),不盲目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習近平指出:“不能希冀立萬事之功、不世之功,更不可希望做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偉業(yè)。以平常心、踏實成事才是本。”
要有強烈的到位意識。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每一個工作環(huán)節(jié)都差那么一點點,最終的結果會差得很多。必須摒棄原來那種“不拘小節(jié)”的思維陋習,在每一個細節(jié)處嚴格標準、嚴格程序,認認真真把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
要做好反饋工作。很多工作動員了、部署了,也收到下面報上來的材料,但實際效果如何,中間是否出現偏差,這就需要重視反饋。不少領導干部習慣將工作盡早脫手、把責任趕緊下移,當“甩手掌柜”,不在乎工作開展情況和具體實效。要想工作不走樣,抓反饋少不了。倘若像狗熊掰棒子那樣,不搞反饋評估,結果不是脫離軌道,就是背離初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