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工作是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之戰(zhàn)。“第一書記”擔負著發(fā)展農村經濟、帶領農民致富的重要任務,必須勤練內功,帶領群眾啃“硬骨頭”、攻堅拔寨,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找準產業(yè)發(fā)展切入點。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深入前沿考察,掌握一手資料,尤其是最邊遠、最偏僻地方群眾生活的真實情況,根據當地產業(yè)特點、區(qū)位優(yōu)勢找準扶貧工作的切入點,對癥下藥。例如,肥田沃土、水源豐富、熱量充足的農耕之地,就要在發(fā)展農林牧副漁上尋找致富出路;多山水而少平原之地,就可在發(fā)展旅游休閑方面多動腦子;靠海吃海的港口城市,就需從海河運輸方面求得突破。
深入群眾結“窮親”。要常走基層、務實作風,樹民心、做好事、辦實事,深入實地助推扶貧。要加強與群眾的聯(lián)系工作,說農家話、進農家門、辦農家事,感受群眾疾苦、體味發(fā)展艱辛,提升做好群眾工作的水平。扶貧工作要在務求實效上下功夫。千好萬好不如做得好,工作好不好要讓群眾來評判,拿出實際的成效來亮相。
要有實干精神。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實干,就是落地生根,就是抓鐵有痕,就是踏石留印。走村串戶要實,要搞清窮的根源是什么,通過入戶調查搞清楚、弄明白,不能走馬觀花,然后拍屁股走人。為民辦事要實,要把好事辦精、把實事辦好,充分聽取村民意見,能干的堅決干,不能干的絕不干,要依法依規(guī),干出成效,做到讓村民贊成,讓群眾滿意。
著力提高造血能力。要積極主動,為駐點村找項目、跑資金、引技術,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舉措,著力推動解決基層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現(xiàn)實問題、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難點問題。有的放矢,結構不合理的,就著力調整結構;交通不便的,就著力改善交通;需要政策扶持的,就積極爭取相應政策;需要信息服務的,就努力提供優(yōu)質服務,切實提高扶貧效果,真正做到精準扶貧。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一書記”要將別人成功的經驗和自己的工作方法進行整合,既不可生搬硬套,又不能我行我素。那么,在學習他人經驗基礎上,能否真正取得到“真經”,是推動精準扶貧的關鍵。要善于學習借鑒,把別人好的方法和經驗拿過來助推自己的工作,同時也把別人的問題拿過來作反面教材鞭策自己。
(作者系南京市委黨校)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