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背后,是鼓勵和鞭策,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將不負重托,繼續(xù)工作在最基礎(chǔ)的檢察室崗位上,盡自己一點微薄之力。”2月24日上午,佩戴著“北疆楷模”獎?wù)拢峙跄撩裥值塬I上的哈達和鮮花,潘志榮微笑著用樸實的語言表達了感想。這次的“北疆楷模”榮譽來自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發(fā)布會上,潘志榮的感人事跡讓300余名黨員干部為之動容,不時有人悄悄擦拭眼淚。
潘志榮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達茂旗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派駐滿都拉鎮(zhèn)口岸檢察室主任兼希拉穆仁檢察室主任、一級檢察官。從檢30年來,他時刻牢記宗旨,扎根邊疆基層,忠實履行職責,勤勉無私奉獻,贏得了當?shù)馗刹亢腿罕姷膹V泛認可和愛戴,榮獲“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先后榮立個人二等功3次、個人三等功2次,分別被包頭市委、市政府、市檢察院、達茂旗委評為“勞動模范”“優(yōu)秀檢察官”“愛崗敬業(yè)之星”“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2月26日,潘志榮又被最高人民檢察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授予“全國模范檢察官”榮譽稱號。
腳上的泥越多,離牧民們的心就越近
從小母親就告訴潘志榮:“要做個有良心的人”。當上檢察官后,老母親又對他說:“要做個有良心的官”。良心在潘志榮心中,就是一顆誠心實意為牧民服務(wù)的真心,就是始終要秉持公平公正的法律人的良知。
2014年6月,潘志榮在牧區(qū)走訪時,有牧民對他說:“我收到短信說有筆‘種植業(yè)保險賠償金’到賬了,可我已經(jīng)不種地好多年,這是怎么回事?”多年的辦案直覺告訴他,此事不簡單。很快,達茂旗檢察院反貪部門就查到了時任達茂旗烏克忽洞鎮(zhèn)司法所所長王某頭上。
王某是潘志榮多年的好友,平日里稱老潘“二姐夫”。面對卷宗中記載的一項項確鑿的證據(jù),潘志榮一夜無眠……王某給潘志榮打電話,他掛斷;再響,再掛斷。后來,潘志榮妻子也接到了說情電話。為了不為情所動、無私辦案,白天,潘志榮夫妻倆下班后都關(guān)掉手機,晚上回家就把燈熄掉給說情者“家中無人”的錯覺。
幾天后,潘志榮和反貪人員找到了王某。王某一邊叫著“二姐夫”,一邊沖向門口。潘志榮抓住他的胳膊,搶過他手里那張皺巴巴的表格——那是冒名騙保的證據(jù)。案子結(jié)了,王某受到了法紀的懲處。而潘志榮久久都忘不了王某那天的眼神……
牧民都仁的侄子吉某醉酒駕駛摩托車交通肇事,致1死2傷。事發(fā)之后,都仁不想讓孩子坐牢,聽說檢察院有一位姓潘的檢察官,一直幫百姓辦事兒,威望高,便包了一個1000元的紅包去找潘志榮。當都仁拿出紅包往他兜里塞時,潘志榮生氣地說:“給我錢干什么?你家中出了這么大的事兒,要把錢用在被害人的賠償上。”潘志榮給都仁認真講解了法律規(guī)定和事件性質(zhì)后,按照法律規(guī)定處理了吉某的交通肇事案。這事讓牧民們看到了潘志榮的清正。
多年來,潘志榮篤信“腳上的泥越多,離牧民們的心就越近”,自創(chuàng)“游牧”檢察官辦公法,在牧區(qū)免費發(fā)放了5000多張“檢民聯(lián)系卡”,被牧民們成為“貼心一叫通”。這些都拉近了潘志榮和牧民們的距離,也讓蒙古族群眾對“檢察”不再陌生,對“公正”有了切身感受。
2015年春天,白音查干嘎查(蒙語村莊)的兩家牧民因為打井的問題有了矛盾。娜仁琪琪格認為鄰居白某家的井打在了自己家的草場上,但是打井的白某并不認同這一說法,爭執(zhí)不下之際,白某主動聯(lián)系了潘志榮。潘志榮協(xié)調(diào)蘇木(蒙語鄉(xiāng)鎮(zhèn))、嘎查政府和旗草監(jiān)局,用衛(wèi)星定位方法,最終得出準確結(jié)論,白某打的水井確實占用了娜仁家的部分草場。因為相信潘志榮,白某也認可了這個結(jié)果。“我沒想到,白家找來的檢察官只講道理,不偏向誰家說話,真是公平啊。”娜仁琪琪格感動地說。
但潘志榮的“鐵面”也曾帶來遺憾。“我母親病危的那個夜里,我倆都沒有接到電話……”潘志榮妻子楊淑梅告訴記者,2004年12月的一個晚上,一個案子上說情的人給潘志榮打電話,說要來家里拜訪。潘志榮忙推說不在家,然后就關(guān)了手機,讓妻子也關(guān)了手機。過一陣兒,有人摁門鈴,兩人就關(guān)了燈不出聲,聽見人走也不敢開燈。就這樣,一個多小時過去了,他們突然聽見樓下有人大喊楊淑梅的名字,推窗一看,是家里人流著淚說她母親因心臟病突發(fā)已去世。沒能見到母親最后一面,這讓夫妻二人都十分遺憾。
牧民貼心好“安達”
安達,是蒙語中的兄弟,這個“兄弟”的分量遠遠超出普通朋友的內(nèi)涵。在達茂旗廣大牧民心中,潘志榮就是他們的好安達。
記者在潘志榮辦公室看到,他有很多本蒙漢雙語記錄的“民情日記”,里面密密麻麻記錄著他走訪過的達茂旗12個蘇木3400多戶農(nóng)牧民群眾的家庭信息——誰家孩子要上學,誰家養(yǎng)了多少只羊,有幾個電話號碼,哪個礦廠存在隱患等。
1996年,牧民圖布沁因酒后打架致鄰居輕傷,被判處緩刑,為此兩家結(jié)下了梁子。承辦此案的潘志榮覺得有責任化解兩家人的“疙瘩”。只要下鄉(xiāng)路過圖布沁家,他總要進去勸勸。一來二去,兩家鄰居終于和好如初。老潘和圖布沁也成了好朋友。2003年,圖布沁的孩子上學學費不夠,他找到了老潘,老潘馬上從微薄的工資中給他拿了3000元錢。“我說2000元就夠了,老潘不同意,說孩子們上學也要穿新衣服,買新書包,這讓我們心里暖暖的。”圖布沁對記者說。
一年冬天,牧區(qū)大雪封路,圖布沁的孩子無法返校。正在此時,他們接到了老潘關(guān)心的電話“家里怎么樣啊”,圖布沁馬上求助。于是,老潘借了一輛車,一邊清雪一邊走,120多公里的路,花了5個多小時。當圖布沁打開大門看到一個“雪人”站在門口時,這位強壯的蒙古漢子感動得掉下淚來。2006年,達茂旗遭受了雪災(zāi),牧民只能靠買草料來喂羊群。圖布沁拿不出錢,又想到老潘。老潘用自家的房本擔保為他貸了款,解了燃眉之急。這一擔保就是6年。如今,圖布沁從家徒四壁到牛羊滿圈,生活條件大大改善。
同樣受益的牧民,還有斯琴大姐一家。斯琴的兒子秦達孟14歲的那年,丈夫罹患腦溢血癱瘓在床,家里經(jīng)濟日益困窘,幾年后達孟考上了大學,卻因繳不起學費而無法成行。幸運的是,潘志榮在走訪中得知這一情況后伸出了援手,他每年資助達孟1000元學費,直到達孟大學畢業(yè)。“沒有潘志榮檢察官的幫助和指引,就沒有我的今天。以后我也要做他這樣的人。”現(xiàn)在擔任幼兒教師的達孟說。斯琴大姐也對潘志榮感激不已,她用不太熟練的漢語告訴記者:“老潘是好人!和親人一樣!”
在達茂旗草原上,得到過潘檢察官幫助的牧民家庭數(shù)不勝數(shù)。“老百姓求到我,證明他們沒把我當外人。就沖這一份信任,我也要盡全力把事情辦好。”潘志榮說。
潘志榮最愛聽的一首歌是《我的根在草原》,潘志榮用他真誠、無私的大愛,深情地回報著這片養(yǎng)育他的草原。他和少數(shù)民族兄弟守望相助,結(jié)下了深厚情誼。如今,30年過去了,潘志榮還是那個走羊盤(蒙語放牧點)、進氈房、一身土、兩腳泥的草原檢察官,他成了牧民離不開的貼心人。
老潘說的是“聽得懂的法律”
潘志榮一心撲在工作上,常常顧不上吃飯和休息。常年的勞累,讓老潘患上了嚴重的胃病、食道炎、關(guān)節(jié)炎。
一次,潘志榮剛結(jié)束巡訪回到單位,就接到了牧民的求助電話,他顧不上吃午飯,馬上趕往事發(fā)地處理。直到晚上11點,當老潘終于快到家門口時,他突然感到胸口憋悶出不上氣,一進門便昏倒在地。后來醫(yī)生告知家人,老潘由于過度勞累,突發(fā)心臟病。當他醒來時,妻子抓住他的手,淚流不止。可老潘卻說:“人吃五谷雜糧,誰沒個災(zāi)災(zāi)病病,這沒什么……”
潘志榮結(jié)合實踐探索出“會、懂、信、實”牧區(qū)工作新方法,即“會蒙語、懂民俗、守誠信、干實事”。潘志榮不是把這“四字工作要令”掛在嘴上,寫在紙上,而是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刻在了草原上。潘志榮是漢族,從小生長在牧區(qū),對蒙語并不陌生,可到檢察院工作后,他和牧民講法律連比劃帶猜,牧民還是一臉茫然,他急得滿頭大汗。“學不好蒙語,工作沒法干!”老潘翻爛了一本厚厚的《蒙漢詞典》,自學了大量蒙漢法律書籍,檢察院多了一位精通蒙漢雙語的檢察官。在法庭上,每當潘志榮運用蒙語指控犯罪的時候,被告人都更愿意認罪伏法,覺得老潘說的是“聽得懂的法律”。
和潘志榮一起工作四年的同事蘇德莫日根,把潘志榮比作成長道路上的一盞明燈。莫日根剛參加工作時,覺得檢察官工作辛苦、待遇又低,曾經(jīng)想打退堂鼓。但當老潘帶他承辦了一起搶劫案后,他打消了這個念頭。
犯罪嫌疑人是三名蒙古族未成年人。一開始他們不配合訊問,無論莫日根問什么都不回答。跑了多次后,莫日根覺得自己真不是干檢察官的料。后來,潘志榮協(xié)助莫日根訊問,用真情、真心打開了嫌疑人的口,嫌疑人如實交代了全部案情,還交代了另一起司法機關(guān)沒有掌握的搶劫案,并當場保證再也不干違法的事兒了。這次辦案經(jīng)歷,讓莫日根鼓足了信心,也讓他認識到檢察官的責任和擔當。“潘主任就像是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領(lǐng)跑者帶我不斷前進。”莫日根說。
潘志榮的純真質(zhì)樸,也深深感染了妻子和孩子。“30年來,他在多個崗位上工作過,讓人們羨慕的權(quán)力越來越大,可老潘沒變,我們的日子也沒變,依舊平平淡淡清清苦苦。”在潘志榮樸素整潔的家里,妻子楊淑梅對記者說。
“我要學習他這種扎根基層、任勞任怨的工作精神,運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識,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在聽完自治區(qū)組織的潘志榮先進事跡報告后,內(nèi)蒙古高級法院執(zhí)行局法官陳曉峰說。
面對未來,潘志榮說:“感恩的同時,我有兩個心愿,一個大心愿:期盼我們的法治更加完善、草原更加美麗、社會更加和諧!一個小心愿:只要我穿一天檢服,戴一天神圣的檢徽,我就要好好為牧民服務(wù)。”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