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至13日,10天,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來到6個團組,與代表委員共商國是。無論是對群眾家事、村事的細細詢問,還是對國計民生的重重關切,無不體現(xiàn)出一個“情”字。新華網(wǎng)“講習所”推出《習近平兩會新語之“情”字篇》,帶你讀懂總書記心中的那片“情”。
命運與共同胞情
中國人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習近平3月5日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兩岸同胞對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充滿期待,我們不應讓他們失望,絕不讓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這是我們對歷史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和責任。
臺灣地區(qū)即將更換新的領導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將再次面臨歷史考驗。“兄弟鬩于墻”是國家之痛、人民之痛。此時此際,習近平再申“九二共識”、反“臺獨”底線,倡建兩岸命運共同體。民族大義、同胞之情,溢于言表。
3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這是少數(shù)民族代表向習近平敬獻哈達。 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殷殷切切民族情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大國。每一個民族,不論人數(shù)多寡,都是總書記心中的牽掛。“人數(shù)較少民族也都要奔小康,一個也不能少。”3月7日,習近平在參加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說。平和溫暖的語言,透出殷殷切切的民族情誼。在3月10日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再次強調(diào),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要尊重民族差異、包容文化多樣,讓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團結和睦、共同發(fā)展。
溫情的話語顯示出堅定的信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一個家庭不能少,一個人不能少!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