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雷鋒日了,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可以預見的是,全國各地各式各樣的學習紀念活動會令人目不暇接。這一天,我們的市容環(huán)境、我們的行為方式、我們的思維理念多少都會有一些向好的改變,因為大家都在觀望著甚至監(jiān)督著彼此。
但是活動過后呢?很多人還是依舊如故,我行我素。面對雷鋒式的先進事跡,相當一部分人感動之后就是一動不動。我們不禁要問:難道雷鋒精神在一些人心里的“存活期”就只有一天?
古人云,人人皆可成堯舜。對于大部分來講,雷鋒就是我們精神的堯舜。有這樣的榜樣不僅是時代的榮幸,更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因為,一個沒有英雄和信仰的民族是難以持久的。雷鋒精神之所以能都長存于世間,歷久彌新,正是因為它將我們骨子里的美和善,給予了一種人性化的完美詮釋。
西方宗教理念也認為,上帝是至美至善的代表。就是因為上帝集中了人性中所有的美好,才能稱之為上帝。這么看來,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上帝的影子,因為每個人都有著美和善的一面。
作家幸田露伴有句話說得好:“真正的文明是所有人種植幸福的結果。”如果把整個社會比作一個肌體,那么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肌體的細胞,而“雷鋒精神”就是我們社會肌體的關鍵“營養(yǎng)”。沒有營養(yǎng)的人會活的怎么樣?是不言而喻的。我們要打造文明城市,關鍵在于擁有文明市民,而要成為文明市民,則必須讓大家都自覺自發(fā)的去踐行雷鋒精神。
遙望歷史,在那個禮樂崩塌的時代,孔子看到老百姓爭相捕捉麒麟,悲痛的嘆曰:吾道窮亦。而后開始著書立說,他將自己對“和”對“仁”等美和善的信仰固化為文字,進而想通過文字教化百姓,方有了《春秋》等一系列流傳至今的儒家學說。這些儒家學說至今仍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的精神食糧,也成為激發(fā)中國人向上向善的不竭力量。
其實,生活沒那么復雜,學雷鋒也沒那么艱難。譬如,面對跌倒的老人,扶不扶?如果不加任何思索,大多人都會去扶,因為這才是最原始的善良人性。但是社會上頻繁出現(xiàn)的扶人被訛事件,又會讓做好事的人心生憂慮。于是我們的善念善心便開始一點點萎縮,直至最后完全的麻木不仁,麻木不仁的人,還能稱之為人?
學雷鋒,就是要我們把每個人心中那最原始的美和善激發(fā)出來。唯有如此,平凡而又偉大的雷鋒精神,才能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在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心里生根發(fā)芽,直至在整個社會蔚然成風?;蛟S,這樣的雷鋒日才是它存在的真正意義。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p>
網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 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