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旦前,來京務工人員聶四顯寫信給北京市委宣傳部,反映其所在大廈存在的糧食浪費現(xiàn)象,北京日報刊發(fā)后,引起關注。2月24日,記者來到聶四顯信中所提到的大廈,其中B座地下一層有一個美食城,是大廈里上班白領們最重要的用餐場所。老聶說,僅這個餐廳一中午就有三四大桶剩飯剩菜,加上A座寫字樓食堂的兩三桶,總共估計有1400斤重。(2月26日《人民日報》)
僅一個大廈一個餐廳一頓午餐的糧食浪費就有1400斤,這個數(shù)字的確很驚人。放眼全國,這已經成為一個問題,一個病灶。新華社2014年10月19日的一條消息說,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和國家糧食局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每年生產的糧食中有35%被浪費,其中餐桌外的浪費就高達700億斤,接近我國糧食總產量的6%。消費環(huán)節(jié)的損失浪費更是觸目驚心,有關專家估算,我國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食物約合2000億元,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
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是個什么概念?就是可以養(yǎng)活新中國成立之初5.4億1/3還多的人口,可以養(yǎng)活至今極度貧困的非洲11.5億1/6還多的人口。尤其產生鮮明對比并令人汗顏的是,按最新的口徑,我國還有700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下。就像你在吃飯,吃不了還扔,旁邊恰恰有個衣衫襤褸的乞丐。你忍心么?可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家貧富,匹夫亦有責——有扶貧之責,有節(jié)儉之責。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