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之言,雖其言簡,但其意深,換在今天,亦為訓人造才的“良方”。
日前,據(jù)《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報道,春節(jié)假期過后,在各地組織的暗訪中,面對暗訪人員的詢問,有的編造理由為自己開脫,有的公然斥責暗訪人員并搶奪暗訪設備,還有的一看不妙竟然撒腿就跑,軟化解與硬抵抗、怕問責又不守紀律。光不說作風積弊改變有多難,就被暗訪者賊滑、莽為的行為而言,就令人噓唏不已。
即使干部躲避暗訪的行為是因為他們“怕問責”,但這并非是逃避責任的理由。干部“怕問責”,只能說明干部“不敢”氛圍已開始形成,但離“敢擔當、愿擔當、善擔當”還有一定距離。而對于暗訪組遭受到的“特殊待遇”無疑值得我們?nèi)ド钏肌?/p>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v觀眾多嚴重違法違紀案件以及一些地方、干部作風存在積弊改變之難,問題的根源,要么就是“法不責眾”,不敢狠抓狠處理,讓別有心機者有縫可鉆;要么就是“法有滴漏”,開后門、留天窗,讓制度就成了擺設;要么就是“陽奉陰違”,面上功夫了得,暗地里卻另搞一套。如此種種作風問題長期潛伏,豈能不生沉疴?
以孟子訓人之道,沉疴欲起還需用猛藥。而作為紀檢監(jiān)察干部就要硬起來,面對一些地方、干部作風積弊,要狠抓嚴治,發(fā)現(xiàn)一起,便查處一起、曝光一起,不要怕得罪人,就怕責負民。若按照新《準則》、《條例》,真正去抓一批頂風作案的典例,重拳打擊決不姑息,必然對廣大黨員干部起到強烈的震懾作用。
然而,監(jiān)督可以是干部的“緊箍咒”,也可以是干部的“護身符”。例如監(jiān)督不力不嚴往往就成了一些干部的“護身符”,讓別有心機者有機可乘,也讓違法違紀者有機會開溜。所以,這就要求紀檢干部在監(jiān)督執(zhí)紀的過程中,不僅要做到嚴抓嚴治嚴懲,也要做到抓深抓細抓長抓實,才可防止“四風”積習反彈,才可逐步營造出一個為民、務實、廉潔、勤奮政治氛圍。
【聲明:本文系本網(wǎng)獨家采用稿件,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轉載請注明出處?!?/p>
投稿郵箱:jst71ztz@126.com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