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堅持問題導向,是習近平總書記思考治國理政方略的重要支點,體現在十八大以來他的系列重要講話之中。“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要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fā)展中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傾聽人民呼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要突出問題導向,貫徹從嚴要求,既鞏固和擴大全面從嚴治黨成果,又有效解決黨的建設面臨的新問題”……這些貫穿強烈的問題意識、鮮明的問題導向的重要思想,閃耀著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真理光芒,體現著馬克思主義者的堅定信仰和責任擔當。在新形勢下堅持黨的思想路線,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領導干部必須堅持以問題導向為思想引擎,切實增強發(fā)現問題的敏銳性、正視問題的清醒性、解決問題的自覺性。
所謂問題導向,就是以發(fā)現和提出問題為工作起點,以解決和回答問題為工作目標。這既是堅持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要求,也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的具體體現。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辯證運動構成了事物發(fā)展的的根本動力。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本質上就是一個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對此,馬克思鮮明指出:“問題就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它是表現自己精神狀態(tài)的最實際的呼聲。”毛澤東同志在《反對黨八股》中講得更通俗:“什么叫問題?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里就有問題。”古往今來,科學史上的一切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在遭遇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的,思想史上的一切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中的一切難題突破,其邏輯起點和現實站點都是建立在問題導向基礎之上的。一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就是以問題導向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的歷史。從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前人的思想成果,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思想體系,到列寧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立列寧主義,到以毛澤東同志和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大歷史性飛躍”,馬克思主義理論始終在堅持問題導向中實現發(fā)展。
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關口上,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地提出“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直指當前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抓住了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牛鼻子”,其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同樣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矛盾法則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是堅持歷史邏輯與時代邏輯、思想邏輯與現實邏輯、問題邏輯與規(guī)律邏輯的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又一次新飛躍。實踐一再表明: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每個時代總有屬于它自己的問題。實踐發(fā)展永無止境,矛盾運動永無止境,舊的問題解決了,又會產生新的問題。只有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為思想引擎,才能實事求是地認識和解決問題,才能找到引領時代進步的路標。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