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過班”只是成功焦慮下的概念炒作
不論是“本科線保過班”,還是“考研保過班”,抑或“國考保過班”,在利益主體多元化、價值觀念多樣化的當下,層出不窮的“保過班”,在吸引公眾注意力的同時,也同樣會引發(fā)人們的質(zhì)疑與擔憂:選拔性考試具有一些不確定因素,“保過班”真能夠提供一種“前程無憂”的保險,讓考生和家長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五花八門的“保過班”,既讓少數(shù)人馬到功成,也讓一些人馬失前蹄。即使通過了考試,究竟是憑借考生的主觀努力,還是憑借“保過班”的所謂資料和補課,依然是一個未知數(shù)。對于考生及其家長來說,繳納了高額的“保過費”,卻“竹籃打水一場空”;這樣的雙重剝奪,讓人“傷不起”。
著名社會學家孫立平認為,匱乏的資源、激烈的競爭,會從根本上改變?nèi)藗兊氖欠怯^和價值觀。許多家長不是不知道孩子的主觀努力才是關(guān)鍵,為何他們還要輕率而糊涂地將“希望的稻草”寄托在“保過班”上?說到底,社會定力的集體缺失,讓人們喪失了冷靜、理性、謹慎的思維,處于一種浮躁、焦慮的狀態(tài),讓層出不窮的炒作有了生存空間。
炒作的目的就是為了引起社會注意,從而將“注意力轉(zhuǎn)化為生產(chǎn)力”。 “本科線保過班”迎合了家長的成功焦慮,迅速地讓“錢袋滿當當”??墒?,“善意的謊言”就像一個膿包,早晚有扎破的一天。面對學生家長的質(zhì)問和追責,這所學校卻以“資金困難”為借口進行推諉,顯然站不住腳。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科曾說,“培養(yǎng)人,就是培養(yǎng)他對未來的希望”。“本科線保過班”盡管在短期內(nèi)點亮了學生和家長的“希望之燈”,卻讓他們陷入更為深刻的斷裂與剝奪——“本科線保過班”固然有家長內(nèi)心世界不夠強大的因素,也有民辦中學違規(guī)辦學密不可分。這種以“精品班”的名義給老師發(fā)放加班費和培訓費的做法,顯然背離了社會規(guī)范和公眾期許。
“發(fā)展的列車匆匆駛過精神的站臺,現(xiàn)實的變化把心靈的地圖拋在身外”,詩化的語言,道出令人痛心的“價值失守”。民辦中學的炒作與學生家長的浮躁、焦慮等不良社會勾連在一起,共同催生了“本科線保過班”的劍走偏鋒。只有保持篤定的價值追求和強大的內(nèi)心世界,面對屢見不鮮的“保過班”,我們才能一笑而已,然后回歸到自力更生的奮斗之路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