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要從青少年抓起,將學習、宣傳憲法和法律進校園、入課堂。因此,學習憲法、法律,要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普法形式、注重普法實效的目的,跟黨員干部一樣,教師也應該是普法的“排頭兵”。
教師作為法律的義務宣傳者、教育者和維護者,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就應該義不容辭擔負起“普法”責任,時時刻刻不忘“普法”這一細致的、長期的、艱巨的和有益的工作,培育“祖國未來脊梁們”的愛國意識、公民意識、守法意識、權利義務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使他們養(yǎng)成重視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的好習慣,樹立依法治國和公平正義的法治理念,提高明是非、辨善惡、識美丑、知真假和學法、守法、護法、用法的能力,融入時代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維護安定和平的洪流。
當好普法的“排頭兵”,寓普法教育于理想教育之中,樹立法治意識。中小學階段的教育,是關系到學生一生能否全面、和諧、健康發(fā)展的基礎教育和起步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遠大的理想和責任的意識。“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理想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除了引導學生要為實現(xiàn)理想而奮斗不息、準備接受挑戰(zhàn)、付出代價、正視困難挫折甚至失敗之外,還要正確認識理想與法治的辨證關系。
當好普法的“排頭兵”,寓普法教育于養(yǎng)成教育之中,逐步培養(yǎng)習慣。學校教育除了要重視養(yǎng)成教育、道德意識和未成年人良好思想品德教育之外,還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生動的、有機的普法教育,滲透到養(yǎng)成教育之中。在教育學生樂于助人的同時,也應教育學生伸張正義、見義勇為,熟悉、牢記和遵守少年兒童應知應會的法律法規(guī),才能運用法律武器保護他人也保護自我。
當好普法的“排頭兵”,寓普法教育于學科教學之中,保證學習時間。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課堂都可以成為普法教育的陣地,要向?qū)W生告之以理、動之以情、示之以法,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擬訂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法治教育計劃,安排不同的教育內(nèi)容和任務,教師必須首先熟知法治教學內(nèi)容,利用班會課、思想品德課和在學生中設立“學法之星”評選、每周開設一節(jié)法治教育課等進行普法教育。
當好普法的“排頭兵”,寓普法教育于素質(zhì)教育之中,促進全面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是是教育方式,也是教育手段,更是教育目的,其根本目標是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堅持與生產(chǎn)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綜合素質(zhì),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健全人格包括愛國意識、公民意識、守法意識、權利義務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重視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的好習慣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
當好普法的“排頭兵”,寓普法教育于家庭教育之中,大家共同關注。培養(yǎng)學生法治觀念,增強學生法治意識,提高學生護法能力,光靠學校教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教師、家長和社會都有共同關注孩子、共同教育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家長要以身作則做遵紀守法好公民,教師要率先垂范成為孩子們心目中忠厚的師長、真誠的朋友和信賴的榜樣。要家校聯(lián)合,讓孩子觀看有益于學習有益于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電視節(jié)目,引導孩子注意網(wǎng)絡安全和防騙、禁毒、反邪教等等。
當然,開展國家憲法日(12月4日)法治宣傳活動、6.26法治禁毒大宣傳活動以及“平安村寨”創(chuàng)建和“六五”普法等活動,都是幫助群眾增強法治觀念,增強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的好途徑。以教師帶動學生、校園帶動社區(qū)、學生帶動家長相結合起來,以黨員干部當好普法義務宣傳員等形式將普法活動進社區(qū),共同構建法治社會、和諧社會和文明社會的目的何愁不能實現(xiàn)呢?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內(nèi)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未經(jīng)本站證實,僅供讀者參考?!?/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